孙锐:如何让“高精尖”人才自由涌现(2)

孙锐:如何让“高精尖”人才自由涌现(2)

激励机制公正性不足,甚至产生逆激励

普林斯顿大学李凯教授通过对2012年全世界公立大学教授的薪酬比较研究发现,中国以及前苏联国家的教授薪资是最低的;中国顶尖教授的平均薪水仅比亚美尼亚和俄罗斯高,只有加拿大顶尖教授的11.6%,美国顶尖教授的15%,中国刚入职的年轻学者的平均薪水也是所有国家中最低的。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讲“现有体制下的学问不是贫家子弟能做的”,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科技人才激励体系中还包括科技成果奖励制度。设置科技奖励的初衷是激励科技人员产出更有价值、更有分量的科研成果。但目前看,科技成果奖励和社会成果奖励等为学术界诟病最多,甚至产生“逆激励”。九三学社的一项调查表明,87.7%的科技人员认为科技成果评审和评奖需要“公关”。我们的调研表明,目前省级政府科研奖励评审已经日益演变为各类校长、书记、院长、处长们瓜分勾兑的名利场。2015年第三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院士评选、国家和地方各级科技奖励评选公信力不足、激励作用不足;个别部门组织的项目评审、奖励评审受行政力量干预太大,重人情、拉关系等现象较为严重,甚至成为实现领导意志的包装过程,严重损害了科技奖励的公正性、权威性。科技奖励工作被腐蚀和异化严重挫伤了一线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取消省、部级及以下政府科技奖励,不仅不会减弱科研激励,反而会消弭其负效应的影响,应早下决心。

近期,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改进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方式。为此,要着力解决当前阻碍高精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一系列制度障碍:

首先,要以产生国际一流创新成果为导向,改革科研评价、成果评价、人才评价机制,推动政府从科技评价环节中退出。以科研成果质量为核心,给连续高质量工作的人才以持续支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科研项目资助评审公正、公平、公开,保障科研投入流向最有创意和社会需要的研究项目。同时建立科学共同体、专业共同体,公开监督并向全国人大反馈机制。

其次,改革高校科研事业单位官僚化管理体制,推动行政权与学术权分离,推动政府简政放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院所治理体系,积极推动市场化新型科研机构建设。

再次,有效提升一线科技人员的待遇保障,改变科技项目与个人收入挂钩的做法,建立“一流人才、一流待遇”制度体系,对从事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人员予以更好的物质保障。

(作者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