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在下行,这是大家几乎一致的认识;经济下行还要走多远?这个有很大的分歧。我们可以对周边的国家进行分析。韩国跟日本是中国周边的两个国家,经济高度发达,在上世纪后半叶都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60年代到90年代,韩国的经济增长不得了,年均增长9.8%,创造了韩国的一个经济增长的奇迹。但从90年代到2010年,它的经济增长速度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年均增长只有5%-6%左右;从2010年到2015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2.6%,降得非常迅猛。
日本也是这样。二战之后,整个日本就是一片焦土,但短时间内就迅速恢复了。再加上朝鲜战争时,美国把日本作为战略后勤补给地,所以从1945年到1955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超过了10%,从50年代到70年代也有很高的增长,一直到90年代,都以8%、9%这样的速度增长。所以,日本经济也有其辉煌时段。90年代之后,日本的经济就进入了下行,直到现在,年均增长速度在2%、3%,2015年的增长速度只有0.6%,进入了下行通道。
经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起大落呢?很多经济学家作了分析。经济是有周期的,长周期50年-70年,影响经济周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因素呢?就是科技创新。中国的经济30多年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利用后发优势短期内迅速赶超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后发优势是什么呢?中国过去经济科技的东西并不多,但是大量汲取发达国家的科技,比如说美国人的专利,美国人的专利是有时效的,有一些过时的专利我们拿来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来说仍然是先进的,所以我们在短期内迅速地赶超发达国家的水平,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后发优势。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水平越来越逼近发达国家,这种后发优势几乎就没了。所以,中国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提升我们的创新水平?李克强总理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重要的是创新,你不创新,经济就很难走出这样的瓶颈。因为大家知道,中国经济这些年的发展虽然很快,但是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我们很大程度上没有太多的创新,我们更多的是汲取了发达国家的一些经济增长的科技,拿来为我所用。所以,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我们跟在后面,这样可以减少探索过程中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可以很快地逼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如果要赶超它,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科技创新的东西。所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创新引领型发展,把创新放到极高的位置,要把创新贯穿于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中。这非常重要。
引领型发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来当领袖,我不能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我必须成为引领者。所以,引领型发展需要引领者要有自己的创新内容,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十八届五中全会,我把它解读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向国际舞台发出了一个庄重的宣言,“十三五”期间,中国要由一个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能不能做好这个转变?现在看来,是有巨大的挑战的。如果完不成这个转变,中国经济的持续下滑,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就会出现,特别是面临严峻的去产能、去库存的任务。像煤炭、钢铁等行业,现在很多的行业经济效益全面下滑。人家说一斤钢铁的效益可能没有一斤大白菜的效益高,肯定是这样的,有的是生产一吨钢要补贴一吨钢,亏损非常严峻。所以在这些行业效益全面下滑的情况下,一个很直接的问题,这些行业的工人工资大幅度减少和部分企业职工大面积的转岗或者是下岗。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2016年的两会,前后召开了22次记者会,一共提出了270多个问题,其中1/3以上的问题都是和当下的经济走势有关。所以,2016年两会最大的背景就是对经济持续下行的高度关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