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国共双方军力对比

1945年:国共双方军力对比

——蒋介石的底气从何而来

摘要:在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中共军队在兵力装备、士兵战技素养、军官指挥协同上跟国军相比都差了一大截,不过这些不足之处都在后面的战争进程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终于在不久之后一一得到扭转,使国民党妄图3个月结束战事的希望落空。

抗战的胜利,使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声望达到巅峰,但当蒋介石调遣部队开赴日伪军占领区受降时,却严命中共领导的武装不得参与受降,这种单方面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行为遭到中共方面的强烈反对。

为了获得更多的占领区,尤其是华北和东北地区,国共双方大打出手。从1945年9月开始到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军的战事从未停止,由美国出面促成的军事调停小组几乎形同虚设,使得原本应该在战后转入建设的中国失去了和平的机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蒋介石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在取得来之不易的抗战胜利果实之后,又坚定地继续发动“剿共”战争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蒋介石对3个月内“剿灭共匪”盲目充满信心呢?我们不妨来探讨一番。

一边整军一边备战

为了限制中共军队在抗战胜利后的发展,蒋介石在8月13日,也就是抗战胜利的前两天就做出了新的军事部署,他命令第1战区所属部队向洛阳推进,第2战区所属部队向太原推进,第3战区所属部队向杭州推进,第5战区所属部队向郑州、开封、新乡推进,第6战区所属部队向武汉、宜昌、沙市推进,第7战区所属部队向汕头推进,第9战区所属部队向南昌推进,第10战区所属部队向徐州、海州推进,第11战区所属部队向保定、石家庄、北平、青岛、济南、德州推进,第12战区所属部队向察、绥、热三省推进,第2方面军所属部队向广州推进,第3方面军所属部队向南京、上海推进,第4方面军所属部队向长沙、衡阳推进,新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负责东北的接收。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下令向解放区推进,美国政府也调动大量运输舰和运输机帮助国民党军队向南京、上海、北平、济南等地输送军队,为蒋介石在全国各地的接收创造有利条件。

蒋介石的一系列举措不仅遭到了中共方面的强烈抗议,还遭到大量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反对,全国人民普遍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和独裁。对此,蒋介石不得不公开连电邀请毛泽东前往陪都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以做出期望和平的姿态,暗中却秘密重印《剿匪手本》给各战区,进行“动员戡乱”。

在中共方面,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下旬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提出和平建国的方针,开始构想以走议会道路的方式避免有可能发生的内战。但在谈判的同时,也要对国民党军队保持高度的警惕,尤其是对于进犯解放区的各种行为给予必要的反击。

1946年1月,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美方马歇尔三方参加的整军谈判得以进行。经过多次争论和调停,确定了《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国共达成了5:1的军队分配比例。同年2月,三方共同签订并公布了整军方案。方案发布后,国民党军队和中共军队均做出了整军姿态,明面上各自进行整编复员,虽然各怀目的,各有方法,但也各自达到了目标。

在国民党方面,根据1945年7月国民政府军政部的统计,国民党军队当时拥有280个步(骑)兵师、32个炮兵团,以及宪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等特种兵81个团又50个营,连同各战区的挺进纵队在内,拥有兵力422万人。要是再加上各军事机关的85万人、军事学校的16万人,仅陆军的总兵力就达到空前的524万人。此外,蒋介石还命令军政部长陈诚收编几十万伪军为己用。

在武器装备上,国民政府获得大量的美援,又接收了100万日军所使用和库存的各种装备,使国民党军队在装备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另一方面,蒋介石在军事会议上进一步确定了对付中共的军事方针,其要点是:1.提出“戡乱”规划;2.确定“剿匪”的部署和方针;3.制定新的“剿匪”战术;4.确定“先关内后关外”的“剿匪”步骤。

为了应对即将全面爆发的战争,蒋介石决定恢复“围剿”红军时期的一系列军事机构,如将战区司令长官部改组为绥靖公署,将集团军改组为绥靖区或整编军。对外与中共积极联络商讨组建联合政府及军队整编事宜,对内则以裁军为由削弱地方派系的实力,充实中央军各部战斗力。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