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2)

——关于屈原、《离骚》和端午节

摘要: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节日内蕴,端午节也是如此。说到端午节,屈原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人物。历史川流不息,江山代有才人,多至车载斗量,却很少有人像屈原这样深受景仰达千年之久。端午节如何起源?屈原和端午节有何关联?屈原到底有何独特魅力?《离骚》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和丁夏教授一起穿越时空,走近屈原、走近端午。

一直到清代,在中国北方地区,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还是辟邪解毒,清人《燕京岁时记》中就记载,当时北京有这样的习俗,而且北京的端午节的重点在哪呢?“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就是说到了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用雄黄酒洒在孩子的身上,涂抹在孩子的衣领以及鼻子、耳朵之间的部位,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就可以驱辟毒。至于吃粽子,也有文献记载,实际上在屈原的出生以前,粽子就已经作为一种食物出现了,并不是专门为了纪念屈原才有的。所以民间所说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吃粽子是为了让屈原的身体不被水中的鱼、龙、虫、虾所侵蚀,这些都是出自后来民间的附会。

很有意思的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但不止中国有,后来又流传到了东亚地区的朝鲜半岛和日本。而从朝鲜半岛和日本过端午节的情况来看,主要也是辟邪、祈福以及祭祀,也都没有纪念屈原的内容。

端午节虽然不是因为纪念屈原而起,可是从南北朝开始,屈原的名字就和端午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中国古代名人甚多,但是名人和节日联系在一起却不多见。前面说的介子推是一个例外,他和寒食节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除了介子推以及附会出来的屈原,再找不出第二个人了。即便是“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没有和哪个中国的传统节日联系起来。三黄五帝,各方面的名人都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和节日这样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可以看出,屈原和一个节日紧密联系,这是很不寻常的。这说明什么呢?我想,它说明屈原在中国文化里面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他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所以中国人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他和一个节日结合起来,用过节的方式纪念这位伟人。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这样的尊敬怀念屈原?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文化,因而能够得到国人长久地追怀和共鸣?他的诗歌有哪些特别之处?今天我们就结合端午节纪念屈原这样一个民间观念,来介绍一下屈原的生平和他的代表作《离骚》。

屈原的生平和他的代表作《离骚》

屈原的生年有多种说法,比较广泛的说法是,他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的278年。当然还有不同的说法,他的生年和卒年其实都比较好找到,为什么?因为他在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寅年寅月寅日出生,这就使得他出生的年月,比起其他的古人,更容易找到,而且他的生平、家世,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第一次详细记载屈原的家世和生平的,就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在《史记》里把屈原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物来写,把他和西汉另一位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也是政治活动家贾谊合为一传,那就是《屈原贾谊列传》。从这个列传的篇幅来看,屈原占的篇幅比较大,他所占的篇幅,在《史记》文化方面的人物里,除了孔子,大概便是屈原了,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荀子都比不上。可见在司马迁的时代,至少在他的心目里面,屈原是一个很重要、很值得书写,很值得总结的历史人物。

屈原的特别在于他的家世。他的名字叫平,司马迁特别说到,他是楚之同姓也,也就是跟楚国的国王是同一个姓氏。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走上了仕途,而且可以说是少年得志,担任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学者们很有争议,但是从后面的记载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参与机密、位居宫营的重要官员。《史记》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闲与辞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知识非常渊博,对治国的道理又深入的了解,同时非常富有文采,善于办理外交。在当时,“辞令”主要是指各国之间,沟通来往的外交方面的词语。

屈原担任左徒以后,起初很受楚怀王信任,《史记》说他“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朝廷内部一直参与机密,和国王商谈国家大事,而且把军臣做出的决定,用文字写出来宣告全国。出国的时候,出任重要的使臣,去和各国诸侯打交道,怀王非常信任他。如果屈原按照这样一个状态终其一生,很可能就不是后来的屈原了。也就是说,仕途的顺利也许可以造就一个名臣屈原,却不能造就后来为国人所怀念的屈原。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就在于屈原在朝廷内部,因为才华出色被嫉贤妒能,变成了众人排斥打击的对象。

据说楚怀王要让他写一个重要的文献,当时有个叫上官的大夫跟他是同僚,这个人希望得到楚怀王的信任,但又非常嫉妒楚怀王对屈原的支持,于是心怀诡计想要加害屈原。这个人就对楚怀王说,虽然陛下信任屈原,很多事情交给他做,但是每当事情做成功了,屈原就会到处宣扬他自己有很多功劳,并且说没有他这些事情都做不成。

楚怀王以前虽然对屈原非常信任,但是这种信任并不是长久的。楚怀王听了上官大夫的话后非常生气,因为他觉得屈原没让自己在民众中树立起威望,反而是屈原在民众中的威望很大。古代文献记载,“王怒而疏屈平”。就是说楚怀王从此就跟屈原疏远了。

这个事情对屈原的打击是相当大的,直接导致屈原愤怒地作了一首长诗——《离骚》。为什么做《离骚》呢?《史记》记载,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可见这首诗是为了排解心目中的愤怒,为了让自己心里面平衡一些,能够继续为国家服务。但是楚怀王并没有再次给屈原机会,随后,屈原被贬官了。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