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动按规范走的人,她读的是什么书?她读的是经书,主体上应该是经书。因为经书里包含《周礼》《仪礼》《礼记》这样一些三礼的范畴,讲礼的东西。所以我们知道,长孙皇后喜欢读书,主体上读的是经书。中国古代的经书教育大家什么?教育人要有道德,所以长孙皇后是对自己有道德要求的人。她的家族遗传给她生存的智慧和政治智慧,她读的书要求自己有道德境界和道德追求,所以后来她才能写《女则》。中国古代女教是一个系统,从班昭的《女戒》到她的《女则》,形成了对女子教育的一个系统。一个能够写书的人,也必定是一个能够读书的人。她读的书和她的家族教育,成就了她后来的风范。
(三)长孙皇后的文化意义
长孙皇后的文化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把她放在唐朝非常有份量的女性位置上加以考虑?
第一,她是中国后妃的标杆,就犹如她的丈夫是中国皇帝的标杆一样。从唐太宗之后,大家只要一说好皇帝就要说学习唐太宗,千古帝范嘛!此后一说到好皇后,大家都希望她能学长孙,那是千秋贤后。这是没有问题的,给后妃制定了一个法则。第二,不仅仅是后妃的标杆问题,长孙皇后更重要的意义是锻造了一种贤内助的典范。这个贤内助不局限于宫廷,它可以扩大,推而广之到市民百姓,大家心目中贤内助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一个模样。什么模样呢?就是我们讲的第三个问题,符合社会长久以来对女性的基本期待。从古代到今天,大家对女性最基本的期待,不是女强人的期待,直到今天也是,不是女强人的期待,最基本的期待是一个贤内助的期待。什么又叫做贤内助?
第一点,认清身份,认清自己内助的身份。你可以有智慧,但是要施之于内,做一个辅助者的角色。第二点,谏而不犯。谏而不犯意味着什么?贤、谏。任何人都会有错,每个人的丈夫,每个国家领导都会有错,这个时候你作为他的伴侣要做什么?要劝谏他,他犯错的时候你要劝,但是不能冒犯他。谏而不犯是劝谏但是不冒犯,冒犯就是弄不清主次关系了,他是主你是次,所以不应该冒犯他,这是指贤。贤和内助就是从认清身份、谏而不犯这样的角度来考虑的。第三,以义制情。以义制情也是成为贤内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情,每个人都有情,比方说一个人认为他的丈夫是无限好的,认为儿女是无限好的,认为自己是无限好的,这都叫情。但是所有这些情都应该加以节制,怎么节制?用什么来节制?用道德来节制,当你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衡量丈夫、衡量儿女的时候,你应该知道,你对他所有的感情,对自己所有的感情都要加以规范。
这就相当于我们经常说的另外一句话,叫什么?孔夫子在讲到仁的时候讲“克己复礼谓之仁”。所谓以义制情,就相当于克己复礼。这是对每个人的要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克己复礼。不放纵自己的欲望,用原则来约束自己、节制自己。那么对于长孙皇后而言,也是一样的。我们为什么最后把对长孙皇后的评价,放在以义制情方面?因为我们想到了开头,一个风流的小姑娘,一个比较轻率的小女孩,怎样成长为母仪天下的女性?是靠以义制情实现的,这是长孙皇后形象的精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