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武则天的评价:政治强人与铁血女皇
那我们也看看武则天的评价。长孙皇后的评价是一面倒的,大家都说她贤惠,没有人说别的。但是武则天的评价就不一样了,她有两方面的评价:第一方面,说她是政治强人,这是偏正面的;另外一方面,说她是铁血女皇。铁血意味着什么?血腥地屠杀镇压,这是偏负面的。这两个评价分别怎么得来的?
我们先看“政治强人”这个正面评价怎么得来的。大家评价武则天好,一般指认最多的优点就是她的用人政策。比方说有人问你,武则天在历史上一个好皇帝吗?如果你答好,一定要指出这个理由,说武则天的用人政策很高明。为什么用人政策很高明?因为她极大地提升了科举制的地位。
这幅图就是在讲科举,大家都不陌生。高考和科举有什么共同特征?高考和科举共同的精髓是什么?高考和科举有绝对的相似之处,可以从一千多年持续到今天,它的最大的精髓在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公正、公平、公开,或者说我们在很多武侠小说里看到的,英雄不问出处。高考也好,科举也好,最大的好处在于英雄不问出处。我们答高考卷子的时候,从来不需要写上爸爸是干什么的,爷爷是干什么的,太爷爷是干什么的,乃至于更远的祖宗是干什么的。科举制那个时代就是这样。
那这样一个制度有什么好处呢?最大的好处是允许社会流动。一个人只要有聪明才智就可以做官,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制度。我经常跟学生讲,任何一个时代,只要允许小男孩靠聪明出人头地,允许小女孩靠美貌出人头地,这就是一个过得去的社会。我不说这是完美的社会,但是如果允许小男孩靠聪明出人头地,小女孩靠美貌出人头地,这个社会一定过得去。为什么?聪明和美貌都是自身的,来自于天然,不来自于其他复杂的背景。一个时代允许一个人,靠自己的力量出人头地,这个时代就是一个还可以的时代。我们历史上非常多的时代不允许这样,对不对?武则天把科举制置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就是把一个人凭自己的能量,来找到自己位置的原则,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是允许社会流动,就是一个好的社会。
所以唐朝人评价武则天的用人政策,有这样一句话: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武则天这样选拔人才有没有效果?有效果,当时的人都说她很英明,知人善任。以后的几个时代,都靠她选拔出来的人才来统治国家。这话怎么讲?我们都知道武则天之后是唐中宗,唐中宗之后是唐睿宗,唐睿宗之后是唐玄宗,这已经是往后推了三个时代了。唐玄宗最著名的业绩就是开启了开元盛世,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为开元盛世作出最重要贡献的这几个宰相,全都是武则天时代就委以重任的。所以武则天的影响,可以延续到她死后60年。这个厉害不厉害?这个非常厉害,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哪一项政令已经影响60年了呢?一个影响了60年的政令,一定是好的政令,一个能够延揽人才,让自己的影响施之于60年之后的领袖,一定是一个高明的领袖。因为我们一般都讲,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他能够选拔几朝的臣子,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这是我们讲她政治强人这一面,她好的这一面。
那么我们看对她的恶评来自哪里?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后来有那么多很坏的评价呢?对武则天的恶评,其实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血腥的酷吏政治;第二方面,放纵的生活状态。血腥的酷吏政治,怎么血腥法?诸位今天到这儿来听讲座,走之前肯定跟家人告过别,比方说先生出来了,太太留在家里,先生说什么?再见啊,我四点钟回去。武则天那时候说什么?永别了,我不知道今天晚上还能不能回去。是的,酷吏政治是大家给她的最重的政治讽刺。其实这在一定意义上讲,类似于政治笑话,就是说每一个官员在早晨离家的时候,都说永别了,因为今天晚上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家里。这就是酷吏政治,朝不保夕,每一个官员都可能突然获罪,而陷这些官员于法的人就叫做酷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