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佳:好制度让我们对治霾更有信心

崔文佳:好制度让我们对治霾更有信心

经历了几日的阴雨延绵,北京日前迎来了碧空如洗的好天气。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现实观感,近几个月,京城“气质”颇佳。环保部数据也为此提供了佐证——北京4月份优良天数比例为53.3%,5月为61.3%。而这仅是一个缩影,同期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呈现总体改善态势。

大气治理是一场持久战,相较于道路之远、任务之重,当前的阶段性成果并不足以让我们过分乐观。但这起码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多措并举之下,我们正收获一个好的开始。曾几何时,雾霾频繁肆虐于北京以及广大中东部地区上空,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影响之重,令很多人忧心忡忡。经历了短暂的惶恐无助甚至消极悲观之后,如今人们大多已趋于冷静理性。不长的治理实践已孕育出社会共识——怨天尤人没用,一味拍胸脯、打包票也没用,只有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打开困局。

比照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我们在空气治理上起步效率可谓迅捷。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历史上,伦敦雾是出了名的。半个多世纪前,其雾霾严重程度丝毫不比当前中国的轻,而造成这一恶果的祸患,至少从15世纪就开始显现。其间,不是没有人提出治理方案,但往往在王权、议会、教皇等势力的互相扯皮中不了了之。政治上的毫不作为,资本家的肆意而为,让“大烟雾”慢慢变成了“大窒息”。直到1952年,一场形同世界末日的噩梦让伦敦破釜沉舟,才开始治霾鏖战。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虽没能逃过同样的“心肺之患”,但我们见事更早,行动更快,措施也更硬。尤其是坚持广泛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制度设计,有效规避了推诿、牵制,大大提高了制度执行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攻坚克难,为发展所用。就大气治理来说,不仅中央高度重视,各省市、各地区加强联动,而且人民群众也在积极配合,同时,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治理体系等顶层规划渐趋完善,机动车限行、燃煤锅炉改造等繁琐工作扎实有序展开。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如此强大的防治合力,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

天灾人祸面前,信心往往比黄金更重要。制度上的优势,正是奠定我们治霾信心的重要基石。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花了近百年时间才告别呼吸之痛,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将这一“疗程”缩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