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平: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11)

摘要:中国的教育传统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由此构成了全世界仅有的、绵延不断的教育历史。这不仅是中国教育赖以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世界教育宝库中最为珍贵的遗产之一。什么叫做传统?其实昨天所做的事情、所想的事情就是传统。一千年前、两千年前我们的传统就跟昨天的传统一样,它可能离我们很近,可能对我们的教育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

比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既是对学生的要求,又是对老师的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举一反三”、“敏而好学”、“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当仁不让于师”、“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耻近乎勇”、“过而不改是为过也”,《论语》一万多字而且非常通俗,但是我们现在时髦的教育思想几乎都可以从《论语》当中找到一个对应的思想。那么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绝对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抄来的,是他自己通过教育理论和实践摸索得来的。而且在他所接触的那些古代经典当中,古代的这些故事当中,他很会学习。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传统的经典是孔子以前经典中很少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司马迁在作《史记》的时候记载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后人不知道他是从哪来的?是听人家说的?还是他看到什么史料?还是他主观臆断的?我们大家不知道。这些年出土了很多先秦的铜器,很多的甲骨文,很多的春秋战国时候的简牍。在这些出土的文物当中,很多的内容证实了司马迁当时写《史记》那些对于上古文化的一些记录。这就说明有很多的文献史料,不是埋藏在地下就是消失了。

在孔子的时候,他所看到的经典和文化资源绝对不止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肯定更为丰富。比如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可能就是从诗三千、诗三万里选出来的。所以他看得多,他积累得多,有了自我的分析,他就提出了这样一些思想,但是这些思想确实不是一般的人、一般的思维能够提炼出来的。他通过自己的实验,融合了这些传统才有这样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这是非常不简单的。

责任编辑:王培培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