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有一二十年了,北师大的一个教授叫陈景磐,他写过一本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小册子。有一次他跟我讲,他说我做过一个比较,孔子讲启发式,当然孔子还有好多好的思想,他说苏格拉底有一个教学方法跟孔子的很像,他叫产婆术,就像生孩子这个过程一样,是一步一步地,不可能突然就领悟,学习的过程就像生孩子这个过程。我一算孔子比他早了500年,老先生就非常高兴。我们现在都认识到启发式是很重要的,很多人认为是从西方传统下来的,但是我们又在研究当中发现,我们这个传统跟西方不搭界,到近代以后才搭界。那么通过这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呢?就是东西方的哲人在教育方面都可能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而我们中国传统中发现这个规律,可能更适合我们中国人感受理解和创新。
我在80年代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是我正在上研究生,学习中国传统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别人怎么来看我们这个传统,我就自己去看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并且请当时的一些外语方面的专家帮我翻译一些资料。在翻译这些资料当中我发现,作为西方现代社会、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文艺复兴和法国的大革命。而在法国大革命当中,起重要作用的伏尔泰、莱布尼茨这些人,他们在当时推进西方社会发展,推进西方的文化进步当中,他们受到了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影响。
比如,伏尔泰有几本很重要的著作,一个叫《哲学词典》、还一个叫《风俗论》,这两本书里对孔子的思想,对东方的中国思想的这种认可写得非常到位。而且他不仅看这些经典,他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比如说中国有一个戏剧叫《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讲一个大臣表示对他君主的忠诚,把自己的孩子舍弃了,换了君主的孩子,表示这种忠孝的文化。这样一个剧目在当时伏尔泰他们这些人都知道了,非常赞赏。包括中国的很多的,比如当时主要是传教士,到中国来的传教士把中国的经典翻译到西方,对西方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对法国欧洲当时的这种社会发展和精神的这种改良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