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平: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9)

摘要:中国的教育传统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由此构成了全世界仅有的、绵延不断的教育历史。这不仅是中国教育赖以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世界教育宝库中最为珍贵的遗产之一。什么叫做传统?其实昨天所做的事情、所想的事情就是传统。一千年前、两千年前我们的传统就跟昨天的传统一样,它可能离我们很近,可能对我们的教育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

人民大学跟白鹿洞有些合作,北京大学考古系跟山东的泗水书院也要搞一些相关的探索。这种探索不光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实际,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这种传统帮助我们有别于西方的传统,办出我们的特色。所以中国书院的传统如果要能继承和发扬,可能是我们办成世界一流大学而且不同于欧洲传统的一个很好的资源。

这些方面就是我们从官方、从民间重视教育,其实是我们中国的一个非常根本的教育传统。过去历史上总说元朝是北方民族建立的一个王朝,他对教育是不重视的,定的政策是“九儒十丐”,这样一些历史上的说法其实只是反映了一个方面,说明当时民族矛盾比较激烈。元朝是不是不重视教育,只要翻开历史细细读,就可以发现元朝在重视教育方面有时候比我们汉族做皇帝的朝代还要重视。元朝当时的版图很大,当时的蒙古骑兵一直打到了欧洲,而且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他要统治这么大一个国家,也开始重视教育。所以当时在成吉思汗的身边有各方面的领袖人物,比如说有藏传佛教的首领叫萨班,他的侄子就是非常著名的八思巴,就是他的国师,他把藏传佛教这种文化带到元朝。

道教是邱处机,是全真教的一个首领,也到成吉思汗的身边。包括汉传佛教,儒学都在他身边有非常著名的学者,来支持他建立当时的元朝。在他的诸多学者当中,真正在儒学上非常有影响的是一个契丹族的学者叫耶律楚材,这个人的墓就在颐和园里边,建颐和园的时候,清朝的帝王还把他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文物搁在里边。耶律楚材他是契丹族的后裔,是北方民族而且是少数民族,但是他在儒学方面包括佛教方面是非常有造诣的。他跟成吉思汗讲,打天下是靠军事,但是守天下一定要靠文化。

那么,文化也是综合的,比如,他提到了一个他的文教政策叫“以佛治心,以儒治国”。当时有一些有军功的将士很瞧不起他,说你是耶律儒,这个耶律有时候很容易说成野驴,所以就比较歧视他,说你有什么本事,我们都是打天下打下来的,你就是靠嘴皮子。他就非常自信的说,打天下靠你们这些将军,而治天下是靠我们这些有文化的治天下的大将。成吉思汗跟他的儿子说,这个耶律楚材是上天赐给我的圣人。所以,随着元朝的版图扩大,元朝的教育也深入到很多过去没有教育的地方。

责任编辑:王培培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