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的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文字,我们只要认识现在的汉字就很容易认识篆字,我们就可以很好的认识甲骨文。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讲,要想了解历史,在文字上我们比其他任何民族都要有优势。那么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就是中国在历史上不断通过文字的改革和简化,使得文字能被更多的人很容易学到,但是我们这个发展的主轴没有变。而且在文字的改革当中不仅是传承知识,而且形成了一种审美。比如说我们过去科举考试说字如其人,就是在科举考试为什么有一个内容是让你写字,就是要通过这个文字来看你的性格、修养等等。那么在文字的改革当中他也体现了一种教育的意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改革和探索步骤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每一次改革都是一种简化和一种普及,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
在历史上除了我刚才讲的有很多的机构、内容方面的改革,其实还有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改革。比如孔子的时候,他的一些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就是多种多样化的,有集体教学,单个教学。而在机构的设置相关的评价方面,包括官员的设置中国古代都非常具体。而且包括教育概念方面,在孔子思想,汉代的《礼记》里边,跟教育相关的很多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甚至说是哲学、教育学这个层次的。而由于这些思想、概念、方法的变化,也影响了一些教育制度和教育形式的变化。在科举时代,对学校的影响、对人才的这种评价是多方面的。
特别是官学当中,到了宋代王安石创造三舍法,就是你不光要读书,还要在实践中去做,比如对于农业还有一些科技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