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平: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17)

摘要:中国的教育传统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由此构成了全世界仅有的、绵延不断的教育历史。这不仅是中国教育赖以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世界教育宝库中最为珍贵的遗产之一。什么叫做传统?其实昨天所做的事情、所想的事情就是传统。一千年前、两千年前我们的传统就跟昨天的传统一样,它可能离我们很近,可能对我们的教育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

在唐代的《唐会要》这些书当中,特科的专业大概有上百种,可能是武术比较好,可能是管财务比较好,可能是医学比较好,可能是行政上比较好,名目繁多,就是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以去经过考试获得承认,这就两条路径了,我们刚才说常科、特科。

第三条路径叫行卷,南京的一个学者叫程千帆,他有一本小册子叫《唐代诗歌与进士行卷》,他就介绍了好多唐代一些学者自学成才,把自己的文章拿去给这些文化名人看,而这些文化名人认可了以后就把他推荐给有关的部门,就跟我们现在专家推荐是一脉相承的。

第四条路径叫终南捷径,可能很多老先生都非常熟悉。在西安附近有一个终南山,终南山是在当时唐代的都城旁边,是很多学者隐居的地方。这些隐居的人,他们的信息政府都掌握着,一旦政府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就去请他们出山,就有点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一样。唐代一批这样的学者,就是通过终南捷径,官位坐到宰相。就是不走正规学校官学的道路,我是靠自己研究。

那么还有我们传统历史上的毛遂自荐,这在唐朝也有很典型的故事。

第六条就是刚才我讲的很多的政府职能机构都有推荐人才、测试人才这样一个功能。过去科举主要是这两个部来控制,就是礼部和吏部。那么通过我们这样的分析,我们简单的去否定科举起码是不诚恳、不严肃、不科学的。一直到今天有些学者还在讲,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当中,科举应该是一个第五大发明,也是中国对世界在制度建设上最有贡献的一个发明。比如一直到今天科举考试这样一种形式仍然是最公平的。我们现在高考改革,改革是让他更透明、更公正,但是通过考试这种方式依然是最公平的,在普遍意义上,不包括一些个例,依然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包括西方一些国家,他们现在也在向咱们学习,就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选拔官吏。所以从一个方面也说明,中国在人才评价制度上包括相关的管理制度上有很多东西不要小看,我们既要向国外学习,又要反过头来看我们在历史上的一些做法。

责任编辑:王培培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