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态势、影响及中国应对

南海仲裁案:态势、影响及中国应对

编者按:南海仲裁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南海仲裁案的态势如何?如何认清仲裁案的非法性质?其背后隐藏了西方国家什么样的意图?对中国有何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组织专题研讨。本报特约请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态势与影响】

南海仲裁案态势及影响

□肖建国 (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

南海仲裁案自2013年1月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至今已三年多了。菲律宾始终不遗余力推进仲裁,中国政府也针锋相对,坚决斗争,立场可概括为“四不”,即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和不执行,这一立场今后也不会改变。现在国内特别是学术界,对仲裁案的本质和对政府立场的认识已进一步深化。一是菲提出仲裁是彻头彻尾的违法行径,没有丝毫合法性。它违反了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的规定,违反了中菲一系列双边文件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规定,违反了司法需秉持的程序正义。由此而生的仲裁庭及其此后的一切行为也是违法的。二是彻底抛弃了对仲裁庭的幻想。此前有人基于对司法和仲裁的一般认识,认为仲裁庭会适当顾及中方的立场和法理依据。但从其2014年9月关于管辖权和可受理性裁决上可看出,仲裁庭已完全偏向菲方,丧失了应有的客观中立,沦为菲方“代理人”。个中原因自仲裁庭成立之初就形成了。五名仲裁员一开始就由很具倾向性的日本籍的海洋法法庭庭长任命。后来,美国等国家的公开支持与西方舆论导向更使仲裁庭有恃无恐,大胆妄为。因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最终裁决对我不利的可能性。三是舆论战很重要,仅仅凭“有理不在声高”是不够的。美菲一向注重仲裁案的舆论造势,凭借话语权优势打压中国。我们也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已从一开始的被动低调应对、对仲裁庭留有余地和“面子”到现在主动发声、积极发声,并推动其他国家一道发声。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支持或理解中国立场,一些有影响力的西方学者也发出了类似声音。

目前的形势对中国来说非常关键也十分敏感。首先,域外国家如美国强力介入,在多种场合,无论双边还是多边,都高调发声,支持菲仲裁案,鼓动东盟、欧盟集体对华,要求中国接受和执行裁决。在海上,美国还不断派飞机和军舰抵近中国南海岛礁进行挑衅和威胁。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大国也向中国频频施压。其次,菲律宾方面始终在积极游说,对美国和东盟国家加大工作力度,打悲情牌、“法治牌”,在国际场合大肆炒作。在海上,菲从未放弃重返黄岩岛的企图,利用渔船、所谓的爱国青年活动等挑战我海警现场执法。菲政府换届日期临近,但其推进仲裁的基本国策并未改变,对中国日前提出的双边谈判倡议反应谨慎,想要等待仲裁结果出来后依裁决结果再与中国谈判。当然,我们反对以裁决为前提条件的任何谈判,我们不可能承认或执行裁决,不管结果如何。再次,东盟国家的抱团趋势增加,对我疑虑有所增加。在美菲主导推动下,东盟一些国家,特别是个别南海声索国试图就仲裁案做集体声明,如不成功就自己单独发支持声明。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但东盟也非铁板一块,一些非声索国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也不愿就仲裁发表支持菲的声明。另外,欧盟也有可能发表集体声明要求遵守所谓的“法治”。

面对当前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总的原则仍是在“四不”前提下,保持定力,综合应对。例如要继续坚决反对美国的“自由航行计划”和抵近挑衅行动,坚决阻止菲律宾重返黄岩岛。要继续做美、菲和东盟国家工作,晓以利害,同时积极拓展工作对象,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理解或支持中方立场。继续深挖法律论点论据,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进一步揭批仲裁,争取法理和道义高地。要继续做好宣介引导,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法理论据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普及大众,对外则用贴近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总之,我们会采取措施反对、抵制仲裁,捍卫自己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际法的尊严。

对于此次仲裁案带来的影响,显然它解决不了主权和划界争议,也没有缩小彼此争议。相反,南海形势已呈现更为动荡紧张、更加混乱复杂的势头。首先,中国与菲律宾、与南海其他声索国、与美国的海上矛盾可能激化,甚至引发海上冲突或摩擦。其挑衅举动会更加冒险和大胆。其次,南海声索国,如越南、印尼,甚至日本在东海,可能仿效菲律宾做法,引发对中国多米诺骨牌式的滥诉;菲方还可能以“执行”裁决为由提请联合国审议或包装新诉求又提起一桩新仲裁。这些均对我国的海上存在、海洋管理和利用、外交应对等形成挑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