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水平(2)

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水平(2)

二、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提高育人育才水平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统筹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新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根本、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形成“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育人育才新格局。

以学生为根本。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学术为基础。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设的经验看,学校的育人育才质量与学术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在打造中国学说、提升学术品质上下功夫,努力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性学术成果。要重点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研究基地,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计划,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学术前沿成果及时充实到教材中,体现到课堂上,融入到教学实践各环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以学科为支撑。学科是学术创新的基本平台,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要按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要求,抓好基础学科、优势重点学科、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的协调发展,大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要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科。要把学科建设目标与育人育才目标统一起来,进一步提升学科育人水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协调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学术创新、学科建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谐和人格健康。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