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实际研究中,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并不容易。这里有主观因素的制约,也有客观因素的制约。在私人利益与人民大众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时,私人利益往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诱使人们主观上偏离人民大众立场。即使主观上想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但是由于思想方法不对头,也会不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愿望,不能实际地把握群众的真实利益之所在。因此,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关键在于我们的研究工作者要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真挚的爱,始终把自己看作人民群众的一员,去体验、分享、拥有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集中人民的经验和智慧,了解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把握人民面临的实际问题,产生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并将这种思想和理论运用到人民实践中去,指导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对它进行检验、鉴别和修正。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标准,聚焦人民实践创造,汇集人民思想智慧,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