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崔丽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路(3)

——学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二、执政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与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鲜明主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根本。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对以下三个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1.改革开放前三十年

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也就是“两个三十年”的问题,就要充分了解这两段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回顾建国以后的历史。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第一大历史使命,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随后,我们党要完成第二大历史使命,即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建国初期,中国的状况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一穷二白和缺乏经验。

什么是一穷二白?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早已千疮百孔、百废待兴。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形象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见,新中国就是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缺乏经验又是什么?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长期搞军事斗争和革命斗争,在军事上我们有一套,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却没有什么经验。当时,蒋介石扬言反攻大陆,美国人对蒋介石说,你们不用着急反攻大陆,中共搞军事100分,搞政治80分,搞经济零分。共产党不会搞经济,他们解决不了4.5亿人的吃饭问题。最后搞不下去,还得你蒋介石收拾残局,你就在台湾静观其变吧! 其实,我们党自己也没有想到,历史这么快就把我们推到执政的前台,我们没有思想准备,更没有理论准备,连起码的经验都没有。当时有位外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你们中国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周恩来总理随口就讲了两个字,经验。

我们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只能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基本上照抄照搬了苏联模式、苏联经验,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不可否认,计划经济对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苏联由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邓小平同志曾说,苏联模式经济体制最大的弊端就是割断了发展经济和人民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丧失了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可见,我们党当时已经发现了计划经济的弊病,并开始思考这一问题。

另外,在改革开放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阶级思维、阶级斗争。从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六词在各届党代会报告中出现的次数统计中看,从八大到十一大,阶级一词出现的次数分别是158次、264次、70次、247次,到十二大时锐减到8次,到十八大时仅出现1次。相反,八大以来,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三词成为热词。比如,八大时,经济一词只出现了86次,到十二大、十三大时出现次数大幅增加,分别是104次、206次。到十七大、十八大时都有100多次。这表明阶级思维让位于经济建设思维和发展思维。

阶级思维      综上而言,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是阶级思维。这两个方面在改革开放前30年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使我国国民经济在“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