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意义深远的重大国家战略。一方面,将推动建立多位一体的区域创新创业体系,促进北京的创新创业资源向津冀加速流动,吸引优秀大学生到津冀创业就业。另一方面,北京将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到津冀两地,引导人口向津冀流动,进一步优化北京的城市功能,为大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创新创业空间和生活服务空间。当前,京津冀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有三:人才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不清晰,大学生创新型企业的运行模式不成熟,大学生创业的基础环境不完善。针对这三个问题,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推进京津冀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发展。首先,顶层设计上建立统筹协调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成立纵横结合的组织机构。纵向上强化统筹,由教育部牵头成立京津冀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统筹制定三省市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调配相关配套措施和资源。横向上加强协调,成立京津冀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联席会,推动日常协同业务对接,协调解决区域合作中的重大问题。构建融合统一的政策体系。在引导性政策方面,把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写进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部门的绩效考核。在模块性政策方面,加快推动三省市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改革、人才引进、小额贷款补贴等政策的统一,消除三省市之间的政策壁垒与制度障碍。建立闭环运转的运行机制。在目标设定方面更加理性,根据时间维度、优势产业维度等构建多元目标。在组织实施方面更加科学,明确责任分工、逐层分解落实。在效果评价方面更加全面,结合不同目标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在调整改进方面更加有效,强调区域差异化发展,形成优势集聚。其次,运行模式上实现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协同发展。北京突出技术创新。重点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学生在北京科技创业,鼓励师生共同创业,引导非首都功能创业企业到津冀发展。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高校对大学生初创企业优惠或免费开放科研设施。天津推动研发转化。加大与北京在创新成果方面的对接合作力度,促进创新成果在天津研发转化。制定产业转移引导政策,吸引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天津创业就业。河北加强推广应用。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对符合河北优势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场地租用、企业税收等方面制定补贴政策。逐渐形成倒“虹吸效应”。再次,基础建设上构建互联互通的创新创业大平台。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面向高校打破地域隔阂,整合三省市教育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互选和学习成果互认。加强“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建设,组织创新创业导师录制网络课程,并在线答疑解惑。构建“互联网+”孵化平台。面向企业推进智慧孵化,构建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为主的众创空间,开展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和异地代办服务。构建“互联网+”服务平台。面向政府破除行政藩篱,建立三省市联合网上办事大厅,推进各区域各部门行政审批和办事服务统一上网和统一接入。建立监督投诉通道,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诉求直达顶层管理部门。
三方面推进京津冀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发展
摘要:构建“互联网+”服务平台。面向政府破除行政藩篱,建立三省市联合网上办事大厅,推进各区域各部门行政审批和办事服务统一上网和统一接入。建立监督投诉通道,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诉求直达顶层管理部门。
- 大学生《辉煌中国》观后感2017-10-25
- 【爆笑】心理推销2017-10-21
- 大学生受骗岂能归因于“社会经验”2017-10-19
- 京平:以产业协作促进京津冀三地协同2017-10-16
- 京平:以产业协作促进三地协同2017-10-16
- 大学生团队走进延安助力脱贫攻坚2017-10-13
- 承厚德博学之志 传经济匡时之魂2017-10-12
-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就综述2017-10-11
-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发展建设成就综述2017-10-11
- 河北服务外包产业迎发展黄金期 推进三地合作2017-10-10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 纪念百团大战,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
- 机器人足球比赛,有何深意?
- 中小企业韧劲足,中国经济活力强
- 文化遗产保护应多些“主动防御”
- 如何打通青年就业“最后一公里”?
- 促进国际数字贸易蓬勃、健康、有序发展
- 乘“热”而上,“避暑经济”燃旺消费热情
- “北京方案”塑造全球数字友好城市新范式
- “政策+科技”筑牢大国粮仓
精选视频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理论看点:“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伪命题
道路决定命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强国建设·专家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2分钟看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制胜之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