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特性(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特性(3)

切实的思想导向性:提升人民精神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发挥精神产品育人、化人功能,挖掘核心价值观规范行为、提供准则功能与彰显道德模范时代榜样的先进性等,不断发挥精神思想的导向性作用,提升人民精神境界。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在实践层面上的突出表现是引导人们思想符合主流价值观,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

发挥精神产品育人、化人功能。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产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优秀的精神产品反映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具有育人、化人的功能。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人民性,“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于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鉴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离开人民生活实践的文化犹如水中浮萍,立足人民实践才能夯实文化创作之根基。同时,人民的切身文化需要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起点与归宿,文艺只有反映人民的情怀、满足人民的需要,才能流传万世而不衰。当前文化创作领域的新变化、新气象,使得优秀精神产品的创作成为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优秀精神产品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育人、化人的功能将日益凸显。

挖掘核心价值观规范行为、提供准则的功能。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是规范行为、提供准则的标尺。在当今意识形态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情形下,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对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至关重要。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行动向导,在丰富人们的精神层面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必须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有益成分。

彰显道德模范时代榜样的先进性。道德模范以自身鲜活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着在当今如何实现个人及社会价值。它为社会全体成员树立道德榜样,是国家和民族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指引。习近平同志强调发挥时代楷模作用,在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批示时指出:“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对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丰硕成果,彰显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要道德模范的支撑,人民群众思想境界的提升需要道德模范的带动。道德模范以自己的行动向人们传递生活中的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道德模范的带动作用,以宣传学习为主要手段,更加注重活动的时效性,致力将真善美在广大人民之间传递。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模范熏陶,以严格要求规范自己行为,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从而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