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吴合(2)

摘要:92岁高龄的吴合是陕西友谊医院的一名退休医生。自55岁退休后,吴合本该在家安享晚年,却选择了接受医院的返聘,继续出诊、服务病患,这样一干就是30多年。直到她90岁时,医院为她的身体考虑,下了“最后通牒”请她回家颐养天年,可她就是闲不住,干脆把诊疗室搬回了家。她说:“只要我能干一天就多干一天,身为医生我有义务为患者看病。”2016年4月,吴合荣登“中国好人榜”。

2.看病先念书?“超期服役者”把诊疗室搬回家

1979年,吴合55岁,是该退休的年龄了,可医院里离不开她,患者离不开她,于是她选择了“超期服役”——接受医院的返聘,用吴合自己的话说:“看病救人才是我的生活。”这一干,就是35年。直到2014年,医院领导觉得已经90岁的吴合年龄确实太大了,为老人身体着想,下了“最后通牒”,请她回家颐养天年。但吴合就是闲不住,谁也拗不过她,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依然按时出现在诊室。2015年初吴合开始义务坐诊,不拿任何津贴和补助。10月,因为不慎伤到腰膝无法下楼,她干脆把诊疗室搬回家。现在每天都有十个左右病人上门,吴合家20多平米的客厅总是坐得满满当当。在女儿朱建平童年的记忆里,母亲一直这样忙碌。她说:“当年我们家就住在医院隔壁的房子里,半夜里睡觉的时候,有人喊‘吴大夫、吴大夫,有重病人了’,叫个两声,她就走了,我们继续睡。这是经常的事情,她真离不开病人。” 

吴合(右一)每天都坚持在家坐诊。图片来源:三秦都市报

医者仁心,吴合看好病、开对药,几块钱的药能让病人吃个把月。她说:“我们看病是为病人好,能为他们省点就省点,病人其实是很可怜的,能让他们开心而且把病治好就行了。”2007年4月,北京有位患类风湿病的隋女士在网上了解到吴合的信息后,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给吴大夫去信求医。“我很快就收到了亲笔回信。之后我们一直用电子邮件沟通,吴医生给我开的都是老药,价格不贵,有的才一块多一瓶。”隋女士回忆。在隋女士的电子邮箱里,完整地保存着吴大夫的每一封来信,信件发出时间最早的是5时22分,最晚的是23时31分。在吴合的诊治下,隋女士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转。10年来,每年过节吴合都会收到隋女士寄到西安的鲜花。

“看病先念书?”最近从河南慕名来求医的李莉犯起了嘀咕。吴合医生仔细问了病情后,没有马上给出诊断,而是拿出一本书让李莉大声念。念着念着,李莉发现书里讲的就是自己的病情,顿时恍然大悟:“吴老是想让我从书中明白病因,治疗的同时学会如何预防啊。”这是吴合以多年临床经验编写的一本关于免疫治疗的小册子,她还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在里面特意做了标记。用吴合自己的话说:“病人了解自己的病因、病情,对自觉治疗很有帮助。”这样一来,虽然看完一位患者会花掉吴合几十分钟,却避免了病人过度求医的后续麻烦。

从21岁加入地下党,后随军从医,再转业到医院,吴合参加工作一晃71年。已是鲐背之年的她,依然忙碌在临床一线。“无论时代怎么变,好医生的衡量标准不会变,那就是有仁心、懂仁术。我一直努力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当一个好医生。”吴合说:“现在我也老啦,不过只要我能干一天就多干一天,身为医生我有义务在这个岗位上为他们看病。”紧接着,她又风趣地补充道:“等我老糊涂的那天就不看啦。”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