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走向(4)

核心提示:当前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符合预期和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但是经济增长好转的信号并不明显。中国正处于经济长周期的下行通道。单靠需求管理政策的效果在明显下降,宏观政策走向将继续从需求侧管理转向供给侧管理。其中,新制度供给最为重要。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到“供给侧改革”。他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

从微观上讲,人类经济活动是由供给侧和需求侧组成的,生产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那一侧是供给侧,消费商品和服务的那一侧是需求侧,供给和需求相互对立统一。

在宏观上看,国家调控经济有两个框架,一侧是需求侧管理,另一侧是供给侧管理。需求侧是由消费、投资、净出口组成,这三大需求组成了GDP(即短期GDP);供给侧则由劳动、资本(投资)、技术、资源组成了GDP(潜在增长),供给侧“生产要素配置”生产的是下一期的GDP。因此,可以说需求侧调控的是短期经济增长,供给侧调控的是中远期经济增长,一个是短期,一个是中长期,二者是不可替代的。

从经济学理论讲,需求侧结构升级可以拉动供给侧结构调整,供给侧创新也可以使需求侧空间变大,使需求侧升级,两者相辅相成。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需求侧组成的是当期的GDP,供给侧组成的是未来的GDP,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中国已经从过去的以需求侧管理为主转向以供给侧管理为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提供什么?很多人认为供给侧改革是要提供有效供给和产品。但是在我看来,这种说法还不完全。我认为,供给侧改革要提供三方面供给:一是要素有效供给,生产要素要从过去的粗放配置转向集约型高效配置;二是产品供给,不仅要从过去的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而且中低端的产品也要质量更好;三是新制度供给,这是最为重要的,包括社会保障、就业、户籍、教育等,总之,要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体制机制支撑。

我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是,从供给侧入手,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推进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以需求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路径是以市场为导向增加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动力是以改革为引擎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最终形成供求结构动态平衡、经济保持中高速的新增长体系。它的内容主要有四项,即去除无效供给,改造传统供给,增加新供给,同时要提供强化有效的制度供给。

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当年西方国家采取的供给侧改革有本质区别。第一,阶段不同。在中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处的发展阶段中,我们还没有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还不是高收入国家,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同时,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通缩在持续,而当年西方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滞胀。第二,供求环境不同。与西方相比,我们面临供求严重失衡,供大于求,居民社会福利相对较低,居民消费相对不高,财政赤字压力不大。第三,制度不同。西方国家实行的是私有制,市场制度比较成熟,而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市场也不完善不成熟。第四,政策手段不同。西方国家当时仅仅是在宏观上采取了一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而我们是要采取宏观政策、中观政策、微观政策同时行动,政府的行动能力较强。第五,动力机制不同。我们主要靠体制改革来增加动力,增加制度有效供给。在中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没有体制改革是不行的,体制是主要引擎。

我认为,今年下半年有两个重点需要关注。

第一,加快体制改革步伐,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使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选准重点领域、关键方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2016年国家确定了开展改革工作的10个重点领域,要在18个地区做示范。10个领域的重点改革工作分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等体制创新、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相关改革、改革试点和督查评估。全国设立了18个国家级体制机制改革新区,包括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舟山群岛、兰州、广州南沙、陕西西咸(西安、咸阳)、贵州贵安(贵阳、安顺)、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浦、四川天府、湖南湘江、南京江北、福州、昆明滇中、哈尔滨、长春、江西赣州。就当前而言,可优先和重点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城乡二元体制、国有企业体制、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坚决破除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的体制障碍,完善政府在宏观调控、加强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调整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国有企业向民间资本开放垄断行业,有序退出竞争性领域;加快改革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户籍及公共服务制度改革;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渐降低政府和企业在利润分配中的所占比重,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特别要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所有这些改革都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为经济健康增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二,赶快培育新兴产业,实现新旧动力的接续。比如“互联网+”提出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领域作为发展目标,这些都要尽快落实。还有“中国制造2025”,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领域,要把这些产业赶快培育发展起来。另外,还有体制改革、市场环境、金融扶持、财政支持、人才培养、支持微小企业发展、对外开放等等,都要落实到地。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