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3)

如何看待当前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3)

三、如何应对当前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

既然国有投资增幅扩大是民间投资增幅下滑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那么在所有制结构上做文章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问题。虽然允许私营资本进入金融、能源、电信等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确实可能会在短期内增加民间投资。因为这些行业带有自然垄断特性,会享有竞争性行业不具备的垄断利润,所以私营资本进入这些行业之后获得的利润率通常会高于其在竞争性行业中获得的利润率,投资意愿自然增加。但是自然垄断行业的利润很大程度不是通过生产经营获得的,而是通过垄断信贷权力(如金融业)或攫取存量财富(如石油和采矿业)获得的。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如果私营资本无须通过企业家精神,就能坐收这种带垄断性质的利润,那么这种不受“公权力”约束的私营资本所引发的投机热潮将会像黑洞一样吞噬着经济资源,严重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恶化民间投资环境。美国的金融投机与俄罗斯的石油寡头导致美俄两国产业空心化,都属于资本家的掠夺精神战胜了企业家的创造精神,美俄两国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因此,当前应该多从其他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1.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提振民间投资的前提,中国仍有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当前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长波周期的下降阶段,在下一波技术突破到来之前,经济中缺少现成的高收益投资项目。这个时候正是夯实基础,为新一轮技术突破和分工深化提供前提的时机。中国的投资过剩和产能过剩属于短期需求侧的过剩,而不是长期供给侧的过剩,因为在基础设施、通信、标准化、物流等一系列领域中国都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人均铁路里程仅相当于美国的7% ,公路人均里程也仅相当于美国的16%,中国的人均固定投资水平仅为美国的一半。这些领域都需要增加投资来赶超美国。这些投资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因为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收周期长,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不大。但是,从目前的经济实践来看,政府也一直在探索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的方式方法。例如《中长期铁路规划》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一节中提出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铁路建设,创新铁路债券的发行品种和方式。再如财政部和发改委所推广的PPP模式。这些模式将撬动巨量社会资本,为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

2.严厉遏制房地产和金融投机。仅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远远不够,必须同时对整个经济结构进行干预,才能保证不仅财政支出的第一次被用于对社会有益的方面,还能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被反复投资于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因为政策投入有一个“乘数效应”,这笔钱投下去进入整个经济系统后,会被再分配、再消费、再投资,政府无法控制这些钱的最终去向。如果经济结构没有理顺,土地投资或投机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针对房地产的信贷政策没有收紧,那么财政支出的钱最终都将流向房地产。房地产热已经严重地扭曲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日韩在房地产最兴盛的时代,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都没有超过10%,而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为14%,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资源错误配置。为了遏制房地产和金融投机,政府必须提高房地产的持有成本,限制投机者使用金融杠杆。对于没有经过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也即不会创造新的商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投资者都必须全部用自有资金从事此类活动,不得利用金融杠杆放大自己的收益,包括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股票市场交易、国债市场交易以及其他所有金融衍生品交易等等。

3.为产业链的整体搬迁提供政策支持。过去招商引资只要为企业提供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税收优惠即可,现在要吸引企业在中西部投资,除了传统的政策支持外,还要提供产业链上的相关配套。这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充分、更全面地了解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以及多个部门的协作配合,以便形成有效的产业政策。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做好产业规划,协调好产业政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地方干部必然需要足够的激励机制才有动力做好此事。对此,国家可以考虑适时调整地方干部的考核标准,不仅仅考核其在任期内的地方经济情况,还要综合考量离任后其所有执政过的地方的后续发展情况。不仅仅考核GDP的绝对增长,还要综合考量GDP增长的质量与可持续性,也即是否有实体经济支撑,以及是否有相应的产业和就业。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理论创新基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