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城:东西文化交互与丝绸之路的形成(7)

摘要:中国东、南面是大海,西面是沙漠、高山,北面是戈壁、森林,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当中,不利于与外界沟通。然而自古以来,中国并没有自我封闭,而是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保持广泛联系。丝绸之路为我们打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通道;丝绸之路的形成,助推了东西方文化交互,我们不仅输出了自己的文明,也吸纳了西方的文化。那么,丝绸之路是如何形成的?东西方文化交互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图片15

北京大学和甘肃省曾经联合在河西走廊地区做了大范围的长期的调查,历时三个多月。我们把河西走廊所有的县市,做了一个最全面的考古调查,基本把这个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序列固定下来了。

在这个调查的基础上,1987年吉林大学在甘肃民乐发现了东灰山遗址。东灰山遗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就是在这个遗址发现了大批的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农作物。这样的农作物在中原地区是没有的。所以,说明当时在这个地区,已经开始广泛种植小麦类作物,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同样在这个地区,北京大学和甘肃省合作,在酒泉祁连山脚下的一个叫干骨崖的地方,发现了一批铜器,以及相当多的动物骨骼。这批动物骨骼里面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的羊、马,甚至有人认为有骆驼、驴等动物。而这些动物,也是那个时期在中原地区见不到的。

2008年发掘了非常震撼的临潭磨沟遗址。2008年以来,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和其他大学合作,在甘肃的临潭县,也就是洮河上游地区,发掘了这么一个规模巨大的史前时期墓地。

图片16

黄字的区域是被老百姓取土破坏掉的。整片墓地,一千多座墓葬,全部被揭示出来了。这么大规模的遗址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这些发现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发表。

图片17

在这个遗址里面,我们也发现了相当多的铜器,而且这些铜器从形状和类型来看,是中原人不用的特殊装饰品。像挂在脖子上的半月形的铜饰,喇叭状的耳环,这些都是跟西边有关系的。另外,这个遗址里还发现用金丝做的耳环。

另一个值得注意是2010年发掘的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这个地方在黑河岸边,在这个遗址里面,发现了相当多跟冶炼金属有关的遗物,从铜矿石到炼铜渣、炉壁、鼓风管、铜器、铸范等。这个铸铜遗址在中国早期文化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发现,从年代、规模和所发现的种类来讲,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所以我们初步的认为,这个地区可能存在着一个金属冶炼,从采矿到冶炼到铸造,类似于今天中心区的地方。所以,河西走廊在当时已经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