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和平发展思想的新内涵(2)

习近平和平发展思想的新内涵(2)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中国共产党“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拒绝“国强必霸”逻辑,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观。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人就提出实行和平共处的国际战略思想,奠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外交价值观。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准确判断两极格局结束的世界局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认为世界各国之间实行全面、长期的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和必要的思想,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外交价值观。江泽民同志根据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界格局,明确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主旨的“新安全观”,准确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习近平同志更是强调,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中。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足以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因此,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的提出,是对西方少数国家倡导的“普适价值”的有力回应。

一般说来,“普适(也译为普世)价值”是举世公认、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价值规范,是最高层面的价值范畴。因其是人类本性所具有,是现代文明所必需,便具有了某种神圣性和诱惑力。然而,所谓普适价值的价值主体是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反映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普适价值的背后都有其在国内长期形成和倡导的某种具体实施模式。西方在推行普适价值的同时往往是在推行其普适价值的具体实施模式。同时,西方并不满足于拥有普适价值的话语权利,更要谋取普适价值的主体权利,并把他们所倡导的普适价值及其具体实施模式作为人类的终极价值理想,作为评价其他国家的基本标准,公开或隐蔽地向其他国家强行推销,最终目的是颠覆或奴役这些国家,达到自己的政治或经济目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普适价值表面的华丽词句所迷惑。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理性和对世界历史责任的担当。如果我们盲目地认同西方的普适价值,把西方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观,等于丧失了“价值立场”和“价值主权”,可能使自身沦陷于后殖民主义的价值观蒙昧中。如果我们简单地拒绝西方的普适价值进而否定普适价值也是危险的,因为在文化和文明交锋日益激烈的世界历史中,这无异于拱手让出普适价值的话语权,使自身沦陷于地方知识与地方价值之中。因此,在价值观上敢于亮剑,提出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能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构建自己的价值观话语系统的重要一步,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能够有效破解西方敌对势力的进攻。

正是本着这样一种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的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走合作发展的道路,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给予各国平等参与规则制定的权利。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提出,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自身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新定位,从而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新平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