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和平发展思想的新内涵(3)

习近平和平发展思想的新内涵(3)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中国共产党“协和万邦”的文化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拒绝“国强必霸”逻辑,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观和勇于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意识。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世界大同、协和万邦”的世界观,追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观,主张“和而不同、和谐仁爱”的人生观。中华文化历来崇尚和谐仁爱,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这种文化的滋养下,古代中国的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留下的是互惠的贸易、真诚的友情、美好的传说。当然,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近代中国惨遭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土被瓜分,资源被抢劫,人民被杀戮。因此,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却有着被“强国”所欺凌的惨痛的记忆。中国决不会重蹈“国强必霸”的老路。

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古今中外历史上“强盗”、“战争”、“殖民”与“和平”各种不同发展道路的深刻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外交理论,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浓郁民族特色、强烈实践特色的文化观。和平发展道路的文化意义是: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中国始终不渝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创造和睦相处的国际环境;中国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中国始终不渝坚持通过平等协商方式处理各国之间的矛盾,坚持以最大诚意和耐心通过对话交流方式解决各国之间的分歧,共同谋取世界和平;中国始终不渝积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同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反对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始终不渝以开放的胸襟、包容的心态、宽广的视角,摒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愿望,“平等互信、包容借鉴、合作共赢”,共同享受世界和平。

当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大”却并不“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民生领域诸多难题亟须解决。因此,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振兴伟大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同时,中国“强”了也不“霸”。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永远不以任何形式称霸;也坚决反对依附主义,永远不以任何形式作任何国家的依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各种方式更加深入地参与世界治理,更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国际责任和义务,为共同构建和谐世界作出贡献。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规划、“亚投行”建设等具体措施,要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同时积极倡导“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核心理念,这既是中国推动对外合作的战略标志和总体布局,为整个欧亚大陆的共同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也展示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向全世界承诺,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且破解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为世界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为大国崛起开创了新的路径,使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具有了新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的世界意义将更加彰显。

(作者:阮青,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