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史思明之死
唐被史思明打得大败,李光弼选了河阳固守下来。整个河阳像大海中的小舟。守住河阳,李光弼得用有脑子的人,才能守得住,他跟李抱玉说,形势危险,就帮我守两天。李抱玉答应守两天。敌人这么多,他得用脑,先是拼命抵抗一天,眼看敌人太多了,树起了白旗,明天出城投降。史思明等待他投降。晚上,李抱玉赶快派士兵上城,让修城墙。敌军有等明天出城投降呢。史思明等着,结果一看,城工事全修好了。士兵不投降了,又打了起来,史思明大怒。这是大忌,命令全军猛攻,露出了破绽。李抱玉出城,打了他个措手不及,竟然守住了河阳城。守河阳城的意义在,给李光弼争取到了时间。李光弼要另外构一个大城,好分散史思明的兵力。李光弼引过来了史思明的注意力。敌军就分散了。李光弼建起了大营,外有两丈宽的壕沟。敌人来了,要守住营盘,荔非元礼是胡人,骁勇善战。李光弼让他守大营。史思明开始进攻,敌军背着土来填壕沟。荔非元礼看到他们冲上来,还不动。李光弼急了,派人间他。荔非元礼间他是想出战还是要守。李光弼说是出战。荔非元礼说这对了,让他们填平,我们再反击。冲出去,把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不过敌人实在是太多了,他只得退回来了。李光弼急了。不能退。派左右的人下去,如果退,就砍下脑袋来。荔非元礼一看,大吼一声。休息。等到敌人疲惫时,再反击,一下子冲垮了敌人。第一阶段稳住了。敌人包围了营盘。李光弼对部将说,敌人多,但是整个队伍不整齐,这种敌军没用,保证中午就能打破他。第二天到中午还没打下。李光弼间最坚强的地方在哪。在西北,让手下最勇敢的赫廷玉派去攻。东南是次强,让第二个勇敢的去冲。约定在城墙上,号旗慢慢摇,自己随便打。如果急摇,就死命冲。敢后退,就斩首。李光弼拿出短刀,我不能死在敌人手中,你们往前冲,如果要死,我们一起死。我先自杀。下了死命令,自己都准备战死了,士兵们拼命冲。唐军全军以必死决心前冲,把史思明的优势部队冲垮。李光弼在这一仗中大获全胜。这对唐军太重要了。稳住了唐朝的整个战线。停止了之前的溃败,站住了脚根,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再者,动摇了敌军。史思明的部将觉得再打下去,赢不了。董秦主动向李光弼投降了。李光弼马上向朝廷推荐他当陕西神策军兵马使。肃宗一听说,赐姓李,名忠臣。董秦高兴,回过来,拼命与史思明打。动摇了更多的部将。第三个意义,战场上厮杀的背后是主帅的斗智斗勇,与性格和承受力。谁先浮躁,谁输。史思明一生不幸的是,偏偏遇上李光弼。开战以来,与李光弼打,没赢过。史思明急了,间题也跟着来了。
唐朝送给史思明的礼包:史思明再急,两个间题出现。对唐,军事的冒进,攻不破,决战吧。对内,脾气就坏,动不动打人。这样下去,问题就出来了。史思明本人意识不到。可是,这更可怕。史思明河阳战败后,筹划更大的战役,夺取陕州,拿下长安。为了配合作战,派出三股部队,到淮西去。唐的主要财政来源没了,只能依靠淮河与长江这一段来支撑战争。史思明就是要打这一段。这是试探性进攻。三路军都被打了回来。但是史思明正组织大规模的战争。史思明有点急了。如果越快发动战争,会败得越快。可是这时,唐给他送来了大礼包。这是他没想到的。鱼朝恩是肃宗派到部队的监军。掌握了重权,郭子仪的九大节度使会战安庆绪时,就是他阻止了作战计划,让唐军大败。鱼朝恩脸上无光,他急于立功,想向皇上表白能干,就跟肃宗讲,史思明部下是河北人,思乡心切,不想打。我们得赶快发起攻势。肃宗觉得有理。他要的就是胜仗。马上同意了,派人与李光弼商量要不要大反击。李光弼明白史思明的部队之强。别看战场上,李光弼打赢了,但是心中还是高度重视。如果轻视,必输无疑。他回复肃宗,不能打。现在是相持阶段。力量维护危险的平衡。双方都得冷静,得找到可以出击的机会。肃宗不想听。他就派人去向仆固怀恩,这也是胡人,也是骁勇的。但是,仆固怀恩的胜利都是在李光弼的手下打赢的。不过他不认为功劳在李光弼,他甚至还有气。他的军队纪律差,违法事多。原来在郭子仪手下。平时有点小违纪,郭子仪不管。换成李光弼,他治军严明。不允许有松懈。治军极严。仆固怀恩不高兴了。现在一听说鱼朝恩要开战,就站在这一边,行。使者一个个地来,逼着李光弼去打。李光弼没办法,不得不出战。带着大军出去,把李抱玉放在后方看着。到了洛阳,选择了邙山,依山布阵。准备与史思明大战。仆固怀恩竟然选了平地布阵。李光弼一看,不对,赶快派人讲得布在山前。至少有山可守。万一被冲垮,一切都完了。李光弼才说,史思明也是沙场老将,立即冲锋,史思明的骑兵厉害,一下子就冲垮了。李光弼的都跟着冲垮了。唐军只得大撤退。李光弼与仆固怀恩撤到了闻喜。河阳也放弃了。鱼朝恩又跑到陕州,想到长安了。这核心问题还是政治的需要。李光弼冷静分析,肃宗却还要打,因为他的弱势,得通过胜利来加强自己的地位。李辅国更是,他不断揽权,做了许多坏事,也非常希望用胜仗来证明揽权的正确。这才导致了战场的失败。
史思明有心让小儿子做接班:河阳守不住,李光弼的胜利又丢了。史思明知道这是机会,得乘胜追击,一口气就拿下长安。史思明叫来儿子史朝义,让他做先锋,拿下陕州口大路就会打开。以前史思明都是拿史朝义留守,现在派小儿子留守。这是微妙的变化。大间题来了。史朝义是老实人。史思明凶悍,在家也是凶暴。史朝义不敢出大气。军队中,史朝义声名好。士兵喜欢他。但是史思明不喜欢他。家里没人管了,后边的几个孩子受他影响小,小儿子在妈妈面前长大,史朝清就坏,从小就凶恶,动不动打人。是小恶霸一个。史思明一看到小儿子,高兴,就像自己。只有他能挑大梁。史思明觉得老大没用,换小儿子,就让史朝清留守。史朝义在身边做先锋官。史思明一看到史朝义不满时,就把话说出来,这对史朝义来说,害怕呀。这是立功机会,他也想表现。就拼命打。对唐军来说,也是拼死之战。陕州一丢,潼关就丢。双方激战。史思明根本没想到这些,大怒,把儿子痛骂。让儿子连夜筑大城起来,放辎重。这个城,史朝义不敢怠慢。强令一晚上修好了。还没上泥,史思明来了,一看,还没修好。亲自督工。本来累得不动的都得爬起来。史朝义回到营盘,两上手下跟他讲,看来我们必须死了,得废昏立明。不如剁了你爸。找曹将军来商量。这是史思明信任的心腹。找他来政变。史朝义不敢。只好不吭声。两个部将就算了,投降唐朝,你也活不了。史朝义说,那行。不要惊动圣人。指他父亲。这政治玩到不讲道义。2一 史思明被杀:晚上,史朝义的部下请来曹将军,摊牌。曹将军不能不同意。支持。后边的政变就快了。部队冲进史思明的大帐。提着裤子跑了,骑上马,赶快放箭,射中肩膀,落马被活捉。史思明冷静,间史朝义部下,谁指使你们干的。是史朝义。史思明说了,你们杀我杀早了。为什么不让我打下长安呢?再杀我还来得及呀。看来打长安这事办不成了。整天就想着夺权想着政变。历史上这样的人,枭雄都想夺取利益,争权夺利。无数认为政治不要道德只要利益用尽各种花招,结果明白地摆在面前,结果都不过是清楚的失败。史思明就是这样,以为自己能成功,像前人一样,用命来证明了失败。史朝义关起了史思明。通报大将们。没想到有些大将听到后,就晕了。他们感觉到史思明的余威还在。所以紧急把史思明勒死了。马革裹尸,到了洛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