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双方的内乱
史朝义政变,杀了父亲,尸体拉回到洛阳。之后,他能镇得住这个集团吗?他得去洛阳登基称帝,合法性才能有。他定了年号,显圣。史朝义的敌人应该是唐朝,应该继承父亲的遗志。可是,他不是这样想,他的危险敌人是内部。内部的敌人更可怕,弟弟史朝清就是。史朝清在范坐镇,他得夺回来。史朝清在范阳组织了三千恶少为卫队。这三千卫队不可小看。少在一起喝酒。喝到高兴时,拉人来做靶子,用铜丸来射他。打得满脸是血,眉头都不皱是好汉。拉出去怕的就是孬种。打他,伤好了再打。这样的亡命之徒,做卫队,要拿下史朝清,不容易。史朝义找张通儒,把情况与他通报,秘密命令他斩了史朝清,把辛氏一起杀了。开了要清除的名单。张通儒向他们汇报洛阳的捷报,要把史朝清等迁到洛阳去,让他带军去打长安。他们听过高兴呀,要荣耀地去洛阳,多么高兴呀。踊跃欢呼。正在忙活,搬东西去洛阳时,张通儒秘密地与高鞫仁与高如震串通,是要把史朝清拿下。这二人争取过来了。高鞫仁等把史朝清的马都牵走了。史朝清根本不知道。部队包围了他们。部队冲进去,开始格斗了。史朝清才发现中计了,就带着三千卫队拼死抵抗。他们冲到马厩,想骑马,结果没马。只剩下一匹马,因为这是病马。史朝清看到有马就要跑,结果马浑身打颤,只得下马,带着三千人作战。这三千人真是亡命之徒,真拿不下来。张通儒树起白旗,凡是投降的,既往不咎,官保原位。这三千人中,有人是恨史朝清的,常挨打的,当时就有一半人投降了。一直打到天黑,还是没打下史朝清。张通儒围到了晚上,史朝清想想,跑到城头的逍遥楼躲起来,其他人散了。史朝清被捉。拼命求饶。斩了史朝清。范阳内乱的第一拨过去,第二拨又来了。张通儒在全城搜捕,辛万年必须处斩,这是大将。派高鞫仁与高如震去抓辛万年,抓来了,要处斩。古人送行前得摆酒。二高摆了酒,拉了辛万年。辛万年与二高是结拜兄弟。说不求别的,只求快死。二高说,记住我们是结拜兄弟。我们现在联手干掉张通儒,结果喝酒,三人带军控制了城,斩了张通儒,并推举阿史那承庆为首。他曾跟着安禄山,后来安庆绪杀了安禄山,跟着去杀史思明,结果跟着投降了,却不受信任。没有权,反而救了他。现在叛将需要他来坐镇。他们把张通儒首级送到洛阳,告诉史朝义,张通儒要叛变。
叛军内部第三拔第四拨内乱开始:张通儒的首级送到洛阳,史朝义哪能相信?他知道范阳没搞定,他马上采取措施,不承认阿史那承庆,派了向闰客去。引起了第三拨矛盾。向闰客并没有多少战功,不是有名的人。他镇不住范阳。史朝义派向闰客,表明不承认范阳的首领。范阳想不如斩了高鞫仁与高如震,先找高如震,有急情要。阿史那承庆一刀斩了他。准备杀高鞫仁,高鞫仁听说,马上把手下恶少与阿史那承庆决战,竟然把他们赶出了范阳。阿史那承庆看形势不好,跑到洛阳去,请求增援。城中动乱没结束。陈史那承庆的军队多是胡人,高鞫仁是汉人,一看形势不对,城门关起来,命令能杀胡人的,重赏。城中掀起浪潮,成了民族矛盾,大杀胡人。甚至有汉人,也被误杀。这是第三拨。第四拨又来了,成了高鞫仁与史朝义斗法。史朝义不放弃范阳。不能让范阳落进唐军手中。不能让范阳落在不同心的人身上。高鞫仁也不行,得派自己的人去。把向闰客派过去,来到范阳城,当留守。一看,不得了,城头全是高鞫仁的兵,没人理他。他只好让自己的部队放下武器,自己带几个随从进城。见到高鞫仁,讨好他,总算没挨杀。不过他没权,不敢管事,整天坐在院子里,院门不出,事情不管。城还在高鞫仁手中。一个月过去了,史朝义急了,再派人,派了李怀仙来了。先加了御史大夫范阳节度使的官职。李怀仙是胡人,是骁勇的。马上功夫好。来到范阳城,对高鞫仁没办法。人家照样不理他。李怀仙把精锐部队留下,带着千把老弱人马到城下,高鞫仁放他进城。李怀仙上任了,司令部设在蓟县。上任十多天,天天与高鞫仁喝酒,谈笑。十几天,二人关系接近了。李怀仙想,大概差不多了,想犒劳一下高鞫仁的部队,好好请他们吃一餐。架起大锅,办得热火朝天。实际上,相互间有猜疑,高鞫仁觉得不妙,不是要灭了我吗?急了,就骑马回去调集部队了。先动手灭了李怀仙,幸好天上下了大雨,高鞫仁犹豫了,李怀仙没动静,想想可能是自己想多了,第二天,李怀仙还是没动静。去跟人家说说。去了,李怀仙还是热情。迎上座,依然谈笑风生,再把昨晚的事说说,一解释,高鞫仁的石头放下来。才放下心来,被斩了。李怀仙是下手厉害了。他终于把范阳的大权控制住了。范阳两个多月,对唐是绝好的机会。唐竟然一点举动都没有,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 唐朝内部上演夺权大戏:原来唐朝比史朝义也好不了多少。也在乱。李辅国要专权。他与张皇后内外勾结,把大权揽在手中。这与安禄山有关。安禄山是大将,让皇帝觉得这些将军靠不住。得用别人去镇压,这些军将调动起来也难得心应手,外面的官不可靠,就相信身边的人可靠。就用起了宦官。肃宗用宦官与玄宗不一样。肃宗是觉得外朝人不可信,就把权力交给身边的宦官了。这就造成了宦官专权。结果肃宗是弱势的皇帝,想集权就成了宦官集权。李辅国当宦官,出身低微。玄宗朝时李辅国人家看不起他,所以他才跟了肃宗。现在报复机会来了,恨透了当年看不起他的,他要统统报复。他要报复玄宗及玄宗身边的宦官们。像高力士,就是他要整的。玄宗不好整,他就跟肃宗说,玄宗住在兴庆宫,整天与外界接触,会搞许多密谋。提出建议不要把玄宗放在城里,要放进皇城中。刚住进去皇城,不错,住久了,才觉得难受,像监牢。玄宗不爱住皇宫。李辅国就想让玄宗进去。正商量肃宗病了。李辅国更好了,假传圣旨,牵走玄宗的马,他知道了,就跟高力士说,看来我儿子尽孝难了。果然,李辅国痛哭流涕,请玄宗进宫。玄宗还没说话,来的人就动刀了。高力士痛骂李辅国。毕竟还是被搬进了皇宫,李辅国把高力士等人都带走了。高力士被流放到边远地区。玄宗身边有两个公主,也被赶走了。玄宗凄凉了。玄宗从此不吃荤莱了。玄宗想念杨贵妃,常吹箫来思念杨贵妃,从此不吹了。玄宗病了,不久就孤寂中死去了。
李辅国夺权,张皇后被废:大明宫上演更惨的故事。张皇后与李辅国勾结,大权独揽时,就狗咬狗。李辅国哪能听张皇后的?她就有气。肃宗此时病重,根本不知道这些事。张皇后就想抢时间除掉李辅国。他要借肃宗的权,就跟太子说,李辅国太放肆。现在李辅国怕的就是太子,得当机立断除掉他。可是,张皇后也不是好东西,太子也知道这一点。太子不喜欢张皇后,就装聋作哑,没有肃宗同意,我们怎么能抓呢?张皇后就另外找皇子越王,跟他说,干掉李辅国。越王没掌过权,就答应了。找宦官来,叫他召集二百人,组织一个队伍,凭他们想除掉李辅国等人。想得太容易了。才做准备,人家早知道了。他想借太子旗号来除李辅国。程元振部队早在等着,他们一下子抓了二百宦官,把张皇后拉出去。这时肃宗还在,皇后就被拉出去并杀了。肃宗气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咽气了。唐连死了两个皇帝。唐这时哪有力量去打范阳?这一段双方都在乱,只是比谁更乱。唐还有救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