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昇:盛唐的背影(下)(11)

韩昇:盛唐的背影(下)(11)

摘要:张巡的抗战给安禄山重大的杀伤。抗战也成了旗帜,鼓舞了军民。这场战争的意义何在?可以说,这场抗战配合正面作战,让安禄山的军队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二十四)画不上句号的胜利

李辅国把张皇后废了。肃宗在病榻上,气得也咽气了。李辅国掌握了大政。代宗登基了。代宗苦呀。权都在李辅国手中。李辅国成了无冕之王。代宗成了傀儡。宫廷中有恶奴,内外夹击,代宗只能夺权。他第一件事是把朝中的大权夺回来,就得削李辅国的权,这是玩命的事。李辅国曾向肃宗提出要当宰相,让宦官当,这是笑话。肃宗不答应。现在代宗镇不住他,只好答应让李辅国当宰相。李辅国是小人,根本不懂得顾忌,程元振看李辅国这样,不开心,去代宗处说,李辅国专权不利于国家,代宗当然知道,不过他要的是这种表态。禁军是程元振负责,让代宗有了底气,削了李辅国的官,李辅国干脆上表辞了宰相。李辅国跟代宗说,“老奴事郎君不了,请归地下事先帝”,根本不把代宗放在眼里。代宗第二件事就是隐秘的事,晚上,有盗贼进了李辅国家,暗杀了李辅国。脑袋扔进了粪坑,手臂供在玄宗面前。李辅国戒备森严,哪有盗贼能进去?引起许多猜测。代宗派人刻了木头的脑袋,葬了他,全国通缉凶手,不了了之。代宗总算抓到了权力,发号施令。开始了第二件事。就是要平叛,平史朝义了。

宦官进谗言郭子仪辞职:得有良将,就想起了郭子仪。郭子仪与李光弼是优秀的将领。二人如果相比,郭子仪更有军人的美德,父亲当过刺史。因此他出身名门,在这样的家庭中接受教育,本人喜欢武艺,参加武则天开始的武举,武艺了得。指挥九大节度使攻击安庆绪,鱼朝恩太监不会打仗,干涉军务,阻止了作战计划,导致大败。鱼朝恩推卸责任,郭子仪被撤职。代宗再作用他,任用他为副元帅,把河南以北直到西域全部交给他指挥。重新与李光弼配合,准备夹击,准备平定叛乱。郭子仪赶到陕西,这儿首长李国贞治军严明,统帅的部队原来是郭子仪的部下,郭子仪带军宽松,要求士兵好好打仗,平时约束不是十分严格。就有王元振出来挑拨,杀了李国贞。王元振主持这儿。郭子仪赶到这儿。士兵们欢呼。可是郭子仪生气,说,你是身处敌我交界,竟然敢把主管杀了,如果敌人袭击,你守都守不住。我是宰相,不能因为是我的部下就包庇,受牵连的不少,整顿了军队。军队也跋扈起来了。将军手下的是士兵们违抗,犯上作乱,军纪不好,郭子仪拿王元振开刀,军队风气开始转变。河东的部队因此成了唐可以重用的军队。可惜的是,这件事虽然好,可是,对郭子仪没好处。这番整顿引起了宦官们注意。现在一看,他们到代宗面前说坏话。代宗干掉了李辅国,换的还是宦官程元振。没根本制止宦官专权。宦官干政更变成了习惯被固定下来了。在他们眼中,郭子仪更可恨的是人品太好。专制集权,就会以人划线。结成帮派,表面用官有规矩,实际上喜欢用有毛病的官。郭子仪却没毛病,不好用,就到代宗面前说坏话。郭子仪听到后,自己辞职了。代宗也知道,想做个平衡,没让郭子仪辞职,却让他在京城。郭子仪不能指挥平定叛乱了。不说他的军事才能,就说他对局势造成的影响至少有三。一是郭子仪不能来指挥,就在唐军内部弥漫失望的情绪。二是唐军感到不公平,对朝廷离心。三是唐朝只能借助外力,回纥的力量,不像当年好借。回纥参加后,深入唐内部,太了解唐的虚实了。傲慢了。更可怕的是,唐去争取回纥,史朝义不会去吗?要与他们合伙,联手打唐朝,回纥也会动心了。代宗派使者去回纥,回纥傲慢了。听说要袭击唐,赶快回来禀报。赶快派使者反复安抚,当然得开许多条件,还派人去,想起了当年回纥要与唐和亲,曾把仆固怀恩的女儿嫁过去了。到了回纥那儿,她成皇后,请仆固怀恩,让他为使者去回纥那儿。仆固怀恩跟他讲,唐有信义,史朝义不行,总算收回了。   

唐朝回纥再度联手:代宗赶快组成平叛的指挥部。任儿子为大元帅,本想让郭子仪当副院长元帅,可是程元振等人反对。没办法。只好改仆固怀恩当副帅。仆固怀恩得去与回纥商量。赶往三门峡,可汗坐在大帐中,看着他进来。指责雍王,见到我为什么不下拜起舞呢?雍王手下的人与回纥手下争了起来了。太子,怎么可能向你起舞呢?回纥也不答应。争执不下,雍王手下人说了,至少唐还在居丧期间,可汗下令让他们拉出去,每人一百鞭,就是要给雍王下马威。唐这样求人,就是这样的结果,可惜的唐朝,可恨的宦官,就是要让唐一再受辱。雍王忍下来,组织了大军,向史朝义扑来,他让阿史那承庆找来商量。阿史那承庆说,如果他们一起来,我们退守。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史朝义手下许多人不听指挥。军事上,洛阳到范阳,节节防御,对唐是不好打的,费时间,对史朝义是上策。因为回纥兵要急着回去。史朝义选了下策。其实,史朝义有自己的考虑。叛乱的集团不能统一起来就是因为威望不够,如果胜了,威望就上来了,他也要胜利。这是政治的考虑。他否定了阿史那承庆的想法,出帐,扎下大营,唐军大喜,两路夹击,冲垮了大营。史朝义把全城军队调出来,双方在昭觉寺布下大阵。拼死作战,唐军一再猛烈冲击,始终没办法打破。唐一个节度使急了,就一个人冲出去。把敌人阵前的盾牌夺了来。叛军也看傻了,后退出一条路,唐军跟着冲了进去。硬生生地冲垮了敌阵。一退再退,三战都输了。史朝义兵败如山倒了。被杀的就有六万人,被俘了两万。史朝义带着几百人逃了。趁势入了洛阳,收了回来。   

史朝义之死:史朝义跑到郑州口跑到汴州,开封市。不开城门,只得接着跑。到卫州口手下田承嗣与他会合。这人是卢龙县人。家在乡里,就以家侠出名。就是在乡村里横行的人。三人都是恶霸。真能打仗。安禄山所有先锋都是他当的。可是他并不是没脑子。从安禄山到史朝义,叛军换了四个,他安然无恙,他相当狡猾。得到他的支持后,史朝义就地组织防御。好站稳脚根,可是士气不行了。连打两仗,都输了。唐宣布了一条,向叛军喊话,洛阳以东的所有叛军,只要投降,一律既往不咎,这个命令厉害,本来开始崩溃的集团,将军纷纷投降了。史朝义只好跑,到了莫州口到了这儿,准备固守。田承嗣出了个主意,您还是去范阳。这儿我来挡着。关键时,有人替他死守,史朝义非常感激。其实史朝义一出城,田承嗣就把他家人都献给了唐朝,田承嗣成了节度使。史朝义到了范阳,守将是李怀仙。他也看到叛乱大势已去了,暗中与唐接洽了,怎么能接纳史朝义呢?他在城下大怒。大谈忠义道理。城头守将直接说,我们要投降唐朝了,不能接纳你。再告诉你,恐怕田承嗣已经投降了。他害怕了,只好向城上人求情。能不能给一碗饭吃?抬到城下,饱吃了一顿。史朝义部下先跟史朝义告别。史朝义带着几个人跑,到密云一带,想到东北去投靠奚等。李怀仙后悔了。要投降,没见面礼,不能放走史朝义。一路追到,围起了史朝义。他唯一的权力就是挑最结实的树挂起来。这就是最后的一点权力了。代宗接到史朝义的尸体,这对他一点价值没有。国家破败,州郡是一片废墟。而那些节度使是阳奉阴违。对唐来说,这个胜利还远远没有句号。勉强算是结束了寄宙夕乱了。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