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摘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在思想理念上破除顽固僵化的认识误区,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发展实践中探索系统的、适用的生态文明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唐山时对河北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在思想理念上破除顽固僵化的认识误区,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发展实践中探索系统的、适用的生态文明发展路径,不断改进完善生态文明发展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破除两个思想误区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大规模、群体性和高强度资源开发,使我省形成了高度依赖资源的产业体系,表现特征为“依赖资源、扩张低端、割裂生态、排挤高端”。这种忽视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曾经带来经济和财政的显著增长,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从当前看,已经严重制约产业、城乡发展和影响人民生活,尤其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我们不得不承受“壮士断腕”所带来的“巨痛”。反思多年的教训,生态文明理念的缺失是造成生态失衡最根本的原因。如今,随着全社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呼声日益高涨,人们对绿色、环保的认识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但也要看到,现实中一些干部思想上仍然存在误区,亟须破除。

一是“头疼医头”的被动治污观。其表现为:只是被动地完成上级要求的减排指标和压减产能任务,就算是交差了。至于企业是否拥有清洁生产能力,产业是否能形成循环经济链条,园区是否是节能环保型园区,城市是否能成为节能、节水和低碳型城区,民众是否形成低碳环保的观念和行为,制度与政策方面是否形成有利于减排的导向等,都不再操心。这种“头疼医头”的错误观念很容易导致排污等损害环境行为“死灰复燃”。而且,从现实看,如果没有企业、产业、城乡、居民相互贯通的、系统的生态文明战略的部署实施,各部门、各类政策之间不能联动发力,环境污染就不可能得到根治。

二是等经济形势好时再治理的“等待时机论”。一些污染企业拖着熬着不愿“伤筋动骨”,一些地方口是心非不愿“刮骨疗毒”,一个重要理由是等经济形势好了再治理。说白了,这是目光短浅和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祟,只看到当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利益。历史和事实证明,如果一味坐等时机,就会陷入“形势好时不愿治、形势不好无力治”的恶性循环。目前的现实是,如果“病灶”再发展将会危及“生命”,必须实施“外科手术”,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好冬奥会的视角看,治理污染、修复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是河北必须出色完成的“抢答题”。所以,我们必须破“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之弊,立生态文明发展之制,用生态文明的“胸怀”包容所有发展行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四个重点

尽管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让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需要我们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保持战略定力,全面系统地理清发展重点:

一是实施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产业发展要遵循“生态为魂、高端为先、循环为本”的原则,倾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发展循环经济型先进重化工业,加快培育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电商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必须继续加强对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的治污力度,全面搬迁改造城区的重污染企业,新建、改造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加快使用新能源和清洁煤电替换传统能源。建好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在全省规划建设一批“低碳经济示范区”和“清洁生产示范区”,培育、改造和新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二是加快城乡发展“生态化”。以奥运标准建成一大批“水绿山青”“城林交融”“景秀园美”的生态宜居城市,创建一批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创建环境优美的生态县、镇、村。推进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治理,实施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建成一批环首都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提高城乡的“颜值”和“气质”。

三是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构建起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环保宏观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广普及绿色办公,鼓励引导绿色商务,提倡全民绿色消费;加快提升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全社会积极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四是构建区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与京津联防联控环境污染,共享生态红利。建立三地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快推行三地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跨界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协调联动机制。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