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中央红军长征的“输血机”(4)

天府之国:中央红军长征的“输血机”(4)

摘要:达维会师以后,红军来到了懋功县城(今小金县)。在这里,部队得到了及时休整和补充,同时红军在懋功广泛宣传抗日,积极号召当地青壮年参加红军,据后来的不完全统计,当年在懋功有100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

红军在黑水各地筹、收、借粮过程中,纪律严明,所筹之粮,有的按当地粮价给付了银元和布匹,有的没付钱但也都打了借条。

红军收割藏民青稞这一史实,亲历者们一直没有忘记。时任中革军委第二野战纵队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邓发,1936年就曾以“杨定华”之化名发表文章《雪山草地行军记》,叙述了“全体动员割麦”的情景:“此时真有‘不割麦不得食’之势,除少数担任勤务之部队和伤病员之外,上自朱德总司令,下至炊事员、饲养员,都一齐动手,参加割麦的运动。”“朱德总司令不仅同战斗员一样割麦和打麦子,并且割下以后从一二十里远的地方,挑五六十斤回来。”“共产党的中央书记张闻天和年已五六十岁之徐特立、林伯渠,也来帮忙弄麦子。”

毛儿盖粮委的筹粮工作有相当部分是在黑水完成的,据萧锋的《长征日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第2辑等载述,红军在黑水筹粮约半个月时间,共筹集粮食710万斤,其中在境内驻扎整训时耗用约600万斤,带走约110万斤……筹集了大批牛毛、羊毛、畜皮、兽皮、“牟子”(藏民用大麻、牛羊毛纺织成的御寒品)等御寒物资,为红军的北上,为红军过草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巴西会议解救红军危机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召开过许多重大的会议,而在四川境内召开的重要会议次数最多。会上既有深入的分析,也有激烈的争吵,既有经验总结,也有教训剖析。正是这些会议,让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让中央红军的路线更加清晰,让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比如,会理会议巩固了遵义会议成果,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坚持了正确的军事路线;两河口会议指明了红军正确前进方向,统一了战略思想;芦花会议总结经验,增强了团结;沙窝会议坚定北上信心,推动了张国焘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毛儿盖会议重申北上方针,阻止红军分裂……而巴西会议是又一次决定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的会议。

“巴西”在藏语里意为“快乐的农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包括了今天若尔盖县的上巴西、下巴西、班佑、阿西茸、牙弄、包座一带。当时,在红军的地理字典上,将这一带都称为“巴西”。

巴西会议旧址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东32公里的巴西乡,原为喇嘛教寺院班佑寺,现仅存残墙。毛儿盖会议后,中央率右路军跨过草地到达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后违抗中央命令,拒不与右路军会合,并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甚至企图危害党中央。

党中央于1935年9月2日至9日在班佑寺内连续召开政治局会议。9月9日上午,张国焘给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发了份密电,参谋长叶剑英首先看到此电,电报的大意是命陈昌浩率右路军立即南下,并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党中央。叶剑英识破了这一阴谋,顿感事态严重,佯装上厕所跑到中央红军驻地将此事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张闻天、博古随即赶到了红三军团驻地,连夜召开了政治局紧急会议。

为了坚持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同时为了给整个红军北上开辟道路,会议经充分讨论仍坚持北上的正确路线。会议谴责了张国焘的右倾逃跑主义行为,要求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迅速向中央靠拢北上。鉴于张国焘的顽固立场和当时敌情形势,党中央决定采取果断措施,立即率红一军团、红三军团、中央纵队一部,组成临时北上先遣队,到阿西集合,继续北上,向甘南前进。

9月10日凌晨,党中央率直属纵队离开巴西地区向甘肃俄界进发,同时发布《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这次仓促开始、匆匆结束的巴西会议,又一次将红军从危机中解救了出来。巴西会议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