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不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杨云:不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与时代发展同步,不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书斋里的冥思苦想和自我陶醉,而是根植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强烈关照,社会现实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焦点,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的原动力,也是它被视为“我们时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的重要因由。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时代变化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已经大大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想象,这就要求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为此,我们要聚焦于时代问题、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中国当代发展和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在持续回应时代问题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但是,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具体国情不同,历史传统不同,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理论,在不同国家内,其实践内容与表现形式也并非同一模式。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运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不会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根本目标的重大理论创新,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境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