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剩产能:用心做减法孕育振兴新空间
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的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从繁荣期进入到调整期,必须下“壮士断腕”的决心。东北各地立下“军令状”,克服阵痛,啃硬骨头,嬗变正在悄悄发生:改革创新,正在一轮轮“去产能”的号角中逐步产生效力,新工艺、新产品逐渐破土而生,再现振兴希望。
今年上半年,辽宁已经化解煤炭产能350万吨、钢铁产能210万吨。辽阳市作为中小钢企的集中城市,一下子要退出16家钢铁企业。这个市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一企一策”制定退出方案。力争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去产能任务。
吉林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完成良好。截至目前,吉林省钢铁行业完成了压减粗钢产能108万吨的2016年度目标,比全国统一规定的完成时限提前了3个月,煤炭行业完成进度达到了52.7%。
今年7月,黑龙江印发《黑龙江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底前,压减炼钢产能610万吨。其中,推进研发、制造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成为“去产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
不压产、不转产、不升级的结果可能就是走向死路,在许多企业眼里,用去产能来倒逼企业提升核心研发能力,是促进企业脱困,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在北满特钢的生产车间,党委书记王朝义告诉记者,今年企业主动将产能由每月5万吨压缩到3万吨,以腾出空间从钢铁材料冶炼加工向金属新材料设计研发生产一体化转型。“效果已初显,像高品质轴承钢已通过德国、美国等国家的认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10%。”
去产能同时,辽宁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初现,上半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78.7亿元,增长22.1%。去留之间,新旧动能逐步转化,正在释放出东北振兴的新活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