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发展短板:打出软环境改善组合拳
发展软环境不优,经营成本较高,是东北地区为许多企业“诟病”的短板。今年以来,东北各省痛定思痛,在优化发展软环境上做文章,俯身向下面对短板,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在吉林省政务大厅,窗口秩序井然,一些窗口前甚至空无一人,但办事员依然在电脑前忙碌着。鲜明对比背后,是吉林利用政务“一张网”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切实举措。
一些服务项目并入“一张网”后,只需在网上交材料,后台审批从省到县全部内部走程序,不再多头跑腿。辽源迈达斯铝业运输主管张宏毅说,以前办手续要往返长春费时费钱,如今在网上提出申请,在办公室就能打印许可证。
吉林各级部门俯身向下,直接面向企业征言征策,根据企业反馈迅速出台多个清费减负公告,如今已实现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征收”。长春嘉城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齐井春表示,几项措施每年可为企业节省50万元成本,十分解渴。
在黑龙江,一些城市着力推进简政放权,针对政府部门慢作为、不作为开展严格巡查;针对“关键岗位关键人”,联合举办强化教育班,公开承诺、签字背书;为了提升精气神,重用优秀干部,曝光反面典型,有效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哈尔滨推进大处室改革,精简了近三成处室,打通了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以前咨询政策、办手续引进人才得跑四五个处。”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秀丽说,“大处室改革后,不少事在一个处室就能办结,简单方便。”
优化发展软环境,产业政策、支持政策都要持之以恒。在辽宁本溪,“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转型决心让企业家信心满满。辽宁垠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何彦说,本溪医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任领导始终支持,使企业很安心。
补短板产生显著效果。今年上半年,吉林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个体工商户增长9%。辽宁新增市场主体增长18.2%,注册资本超过5000亿元,增长1倍以上。前8个月,黑龙江省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1799家,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程正在加速。
(记者 段续、汪伟、王君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