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推行10年,取得了显着成效。据《史记》卷68《商君列传》讲,秦国的民众非常高兴,人民丰衣足食,个个“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城乡大治的局面。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秦国把都城迁到了咸阳,同时进一步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1)在全国普遍建立县制。(2)“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卖”。(3)“平斗桶、权衡、丈尺”,统一秦国的度量衡。(4)焚诗书,制秦律。
卫鞅在秦孝公的赞助下实行变法,前后达一二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发展了封建经济,巩固了统治秩序,奠定了富强的基础,从而使秦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秦国能够最后消灭六国割据势力,统一整个中国是和公孙鞅的改革分不开的。
秦孝公因卫鞅有功于秦,封之於(wu)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所以又称为商鞅。孝公死后,太子即位,一些不甘心失败旧贵族乘机报复,诬告他想谋反。商鞅打算逃往他国,结果在途被抓了回去,车裂而死。
商鞅虽然被旧贵族杀害了,但商鞅的变法成果,却在秦国生根发芽了,变法中提出的许多措施,一直沿袭到秦亡为止。
商鞅变法影响深远,作用巨大。在秦国,从此法家思想就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这对封建制的发展和巩固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法家的严刑峻法,特别是商鞅开创的“焚诗书禁游说”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政治思想,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