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用红色基因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模式机制
用红色基因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如同在人的头脑中建设思想“大厦”,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对院校来说,必须创新模式机制,充分运用工程化的思路方法推进各项培育工作,找到红色基因落地生根的“桥”和“船”。
注重顶层设计,确立红色基因育人目标图。用红色基因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是一个不断积累、持续提高的过程,必须注重系统性、连续性和长期性。要引入人生规划理念,从青年学员成长成才的规律出发,把军校生活作为其军旅职业生涯的重要阶段,对红色基因培育进行整体规划,构建起一个完备的培育工作目标模型。这个模型,应着眼实现青年学员从少年到成人、从地方青年到革命军人、从共青团员到共产党员、从军校学员到合格军官的“四个转变”,把造就新一代革命军人作为总目标,把“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分别作为具体目标,明确知识、素养、行为等要素指标,比如党史军史、重大事件、典型战例等知识点;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等素养点;严守纪律、团结友爱、拥政爱民等行为点,实现定性与定量、内在与外化的有机统一,使传承红色基因的目标要求具体实在,可操作、可检验。
坚持体系推进,设计红色基因育人路线图。用红色基因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需要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紧密结合院校实际,探索建立思想教育引领、课堂教学灌输、舆论宣传导向、文化熏陶滋养、党团生活修炼、实践养成磨砺等“六位一体”培育体系。思想教育要针对青年学员特点,精心打造优良传统教育精品课;课程教学要把战史、战例和兵种优良传统渗透贯穿于基础课专业课学习,激发学员成长成才内在动力;舆论宣传要大力宣扬革命英烈事迹,形成崇尚英雄、勤学创优的浓厚氛围;文化熏陶要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尚武文化、兵种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立德铸魂、固本培元;党团生活要把听党指挥的天性、服从命令的天职作为党性培养的核心要求,强化青年学员的政治“生物钟”;实践养成要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通过现地教学、重大任务和社会实践磨砺锤炼意志品质和优良作风。
规范实施流程,制定红色基因育人施工图。用红色基因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是一项事关办学育人方向和质量的长期任务,必须常态化运行、精细化实施、规范化落实。要借鉴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施教方式、工作制度、评价体系和保障模式,将目标模型中的要素指标和工作体系中的各项内容,逐项落实到课程表中,建立健全红色基因培育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梯次推进、知行合一的实施方案。坚持周期化安排,把在校学习作为红色基因育人的一个完整周期,实现流程实施、循序渐进。坚持精细化组织,把培育工作的内容、时间、方式、要求和责任主体等一一明确起来,使培育工作规范组织、易于操作、便于落实。坚持标准化评估,明确评估细则,用传承红色基因的成效衡量和检验育人质量。
明确指导原则,掌握红色基因育人基本要领。用红色基因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摸清掌握青年学员思想底数,定期调研学员关心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使培育工作从现实问题中来,又奔着活思想去;落细落小落实,从小事小节、一点一滴和细微处、身边事抓起,设计开展贴近学员日常学习生活的活动载体,使传承红色基因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做到水滴石穿、久久为功;发挥主体作用,让青年学员在培育工作中走到前台、唱好主角,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启发、自我提高;躬行不言之教,各级党委领导和机关率先垂范,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当好红色传人,用自己的高尚品格、渊博学识和良好形象为学员立标杆、做榜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