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
《准则》第八条的内容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这一条共八段内容。
第一段提出选人用人总原则就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毛泽东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必须严格标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规范程序,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第二段提出选人用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这是“三个坚持”。并且特别提出: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创新的又一个选人用人的理念。要“做到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这“三公”也相当重要。
第三段提出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强调“加强选人用人监督问责,对用人失察失误的严肃追究责任”。有了“追责”约束,个别领导干部就不能任意而为了。
第四段提出要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禁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坚决禁止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行为,坚决禁止向党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决定的行为。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生产总值、唯年龄等取人偏向,坚决克服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倾向。这“五个坚决”表明《准则》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时态度极为严肃而坚决。
第五段提出要杜绝搞人身依附关系。某些干部“垒山头”“编圈子”“织网络”,大搞攀附和人身依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大行其道。这一段的用意就是要坚决铲除这种恶劣作风。大家都知道,那几位副国级的大老虎,每个人都有他的山头,都有他的圈子,都有他的网络。比如说令计划就搞了一个“西山会”,那就是一个圈子,就是一个网络。
第六段提出对干部的关爱。《准则》中指出,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必须既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真诚关爱,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大胆作为。这也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是党的优良传统。
第七段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这是针对当前改革情势和干部队伍现状而做出的规范。大家知道,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迈上快车道,骨头难啃、关隘难过,攻关夺隘、滚石上山,任务重、难度大,风险也在加大。在干部队伍中,也涌现出一批拼劲十足、甩开膀子干的改革促进派、改革实干家。但另一方面,一些干部不敢担当、不作为,观望多、实干少,顾虑重、动力弱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等消极心态和不佳状态,导致一些改革措施遭遇“中梗阻”“落地难”。究其原因,是某些干部“怕”字当头不敢作为。一怕对改革中采取的一些不太规范的做法和一些非常规手段“秋后算账”;二怕对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进行突破、对尚无明确规定的领域进行探索会“先行先死”;三怕改革创新的风险难以掌控,出了问题上级一推了之“求助无门”;四怕改革出现失误,被人抓小辫子,“小题大做”。要全面深化改革,要使广大干部都能成为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宽容改革中的失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极为重要。
有人说过:“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也有人说:“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说:“我们要理解歪瓜裂枣,允许黑天鹅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起来。”宽容改革中的失误,为大胆改革创新者撑腰打气,让改革胆识充分地释放、创新的智慧充分地涌流。对于那些对改革者有意难为使绊者、有意挑刺说三道四者、诬告陷害者,要严加惩戒。
当然,宽容改革中的失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前提是履职尽职。尽忠职守,是对一个干部的基本要求。在尽职的前提下出现的无心失误,才有被宽容的可能和“尽职免责”的可能。容误不容懒、容误不容贪、容误不容罪,这是党的一贯方针,也是建立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的保证。
第八段对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提出要求。其中,“两个敢于”值得我们格外重视。这“两个敢于”是什么呢?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官员不是天生不作为,有的在敢于担当中碰了“钉子”、遇到了“小人”,没有人为他撑撑腰、打打气,时间一长,自然就泄气了。有的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原有的干劲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年,解放战争中的粟裕,胸怀韬略、“斗胆直陈”,毛泽东从善如流、知人善任,委以粟裕以大任,取得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不如此。他们对待下属,对待党的干部,从来就是“大胆地去干,出了问题我负责!”总是为那些敢担当、敢负责的干部帮衬、托底。正因如此,革命事业、党的事业才能代际总有人才出,百舰搏击竞风流。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这种担当,也包括积极营造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从政环境,让干扰担当者没有市场,让干事兴业者不会左顾右盼,更无后顾之忧。要完善选人用人制度,“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从一定的角度上讲,选敢于担当之人、用敢于作为之人,既是成全事业的发动机,也是扶正祛邪的风向标。否则,“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党的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一种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一种敢于担当的积极性。这样,就会终身无悔、平生无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