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主体、精准“滴灌”,全体党员深学细悟入脑入心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我省注重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和基本功能,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在融入经常、融入日常上下功夫,让党支部把党员的“集结号”吹起来。
主题党日活动,“两个重温”唤醒党员初心。每个党支部每个月固定1天作为党员活动日,4月份全省18.6万个党支部普遍开展了1次“重温入党志愿、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参与党员460万余名。党员王建平说,“回想当年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场景,心情很激动,‘双重温’唤醒了入党初心。”
开展专题研讨,推动学习全面系统深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规范,各级党组织普遍做到每个季度至少开展1次集中研讨,党小组每月开展1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各级党组织普遍围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题开展专题学习讨论,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
创新开展“六讲”党课,拧紧思想“总开关”。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理论专家深入基层一线讲、党务工作者分类辅导讲、先进典型以身示范讲、基层党组织书记面向党员讲、普通党员联系实际讲。达州市大竹县开展“百场宣讲进基层”“千名书记讲党课”活动,让每个党支部都动起来,每名党员都学起来。芦山县火炬村党支部将党课作为宣传政策、发动群众的“舞台”,引导党员群众听党的话、跟党走。
开办“农民夜校”,把学习教育阵地建在基层一线。在全省农村全覆盖开办“农民夜校”,分类开展扶贫政策、脱贫技能、感恩教育、道德法治、文明新风等专题培训,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目前,全省已建成夜校5428所,开展专题培训2.7万余场次,集中培训农牧民党员86.2万人次,机关干部到农民夜校授课8800多场次。
精准“滴灌”,不让一个党员掉队。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创新支部学习方式,为全省26.8万余名农村流动党员、2万余名行动不便的离退休职工党员开展邮寄资料、送学上门等个性化学习服务,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累计发布微党课、微动漫、微视频3万余个(件)、推送学习内容280余万条,满足党员多样化学习需求。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借助学校校讯通SPOC、微信和QQ三大平台,打造学习教育第二课堂;省国资委开展支部带班组、领导带党员、党员带职工“三带”活动;内江市办好党校课堂、流动课堂、支部课堂、在线课堂;新津县打造“红色沙龙”“指尖”阵地,促进党员学习常态长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