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抗日烽火中领导内蒙古人民进行英勇武装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在其“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侵华政策驱使下,推行“以蒙治蒙”之策。根据国内斗争新形势以及中共西北特委书记王若飞同志的指示,乌兰夫同志将中共西蒙工委的工作重点转向在内蒙古西部建立党的外围组织、筹建包头国际交通总站、做军运工作等方面。此后,他积极在蒙古族武装“老一团”及抗日同盟军第41军中宣传抗日、发展地下党员。1933年4月至6月,他在张家口先后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立大会、察哈尔御侮救亡成立大会、抗日御侮群众大会,为宣传抗日和准备建立抗日武装做了大量工作。
1936年2月,在蒙古族上层实力派人物德穆楚克栋鲁普(也称德王)公开与日军勾结、决心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危急情况下,乌兰夫同志通过云继先、朱实夫等同志,秘密策动蒙政会蒙旗保安队举行“百灵庙暴动”,宣布脱离德王的蒙政会,创建蒙古族抗日武装绥境蒙旗保安总队,打响内蒙古民族武装抗日第一枪,被誉为“可贵的草原抗日第一枪”。百灵庙暴动推延了日军的西进步伐,表明了内蒙古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决心,极大地鼓舞了爱国官兵群众的抗日热情。1937年初,乌兰夫同志根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新任务,利用部队重新组建的机会,在蒙旗保安旅建立地下党委会并担任书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保证了这支部队成为党领导和掌握的抗日武装。
全国抗战爆发后,蒙旗保安旅改编为蒙旗独立旅,乌兰夫同志担任政治部代理副主任。在乌兰夫同志参与领导下,这支部队先是进行归绥保卫战,后在鄂尔多斯一带坚持守土抗日,勇敢地打击日伪军,被党中央誉为“内蒙古民族中最先进、最大的抗日队伍”。1938年5月,乌兰夫同志奉命赴延安向毛泽东同志汇报内蒙古抗日斗争情况。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依靠群众、扩大抗日队伍、团结和争取上层人物抗日、培养蒙古族干部的要求,乌兰夫同志领导部队地下党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蒙旗独立旅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后,乌兰夫同志担任政治部代理主任。他按照八路军的建制,建立健全部队政治工作系统和制度,使这支部队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1941年8月,乌兰夫同志按照党组织决定赴延安工作,担任延安民族学院教育长等职,为各民族团结抗战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付出了极大心血。在延安期间,他参加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他还两次赴伊克昭盟做民族工作,加强了党对这个地区工作的领导。1945年,他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