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开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2)

聚焦丨开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2)

核心提示:在新的时代,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性、地位和使命的认识更加明确更加清醒,自觉性和自信心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在经历着新的觉醒。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觉醒

在新的时代,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性、地位和使命的认识更加明确更加清醒,自觉性和自信心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在经历着新的觉醒。

首先是举旗正名。一个时期以来,淡化回避政治经济学、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种时髦。历史上,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本是同一学科的不同称谓。但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即讲到政治经济学一般特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到经济学则一般特指西方经济学。因此,淡化回避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的背后,往往隐藏的是“去政治化”和“去马克思主义化”的错误倾向,危害不可小觑。在这样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坚定表达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志和主张,意义极为重大。明确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近两年来,政治经济学在我国再次成了流行话语,成为主流报刊杂志的热门话题,有关政治经济学的课题、报告、论文、著作以及讨论会、研修班、学术论坛和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学习和宣传掀起了一个新的热潮,出现了多年未有过的良好局面和有利形势。

其次是增强自信。当前,国际上面对西方经济学帝国主义日益沉重的压迫,要求改革经济学的呼声不断高涨。在国内,增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自信,摆脱洋教条的束缚,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学界的共识,也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所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的深刻论断: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成功,则破解了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世界性难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久弥新的科学价值。同时人们也愈益强烈地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深入挖掘和吸收中华文化中包含的丰富经济思想,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和学说。

再次是把准定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还是意识形态?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存在着一种影响颇深的误解,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是用来批判资本主义的,只是一种意识形态,不能指导经济实践,缺乏实用性。在一些高等院校,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似乎只是思想政治课的事情、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事情,与经济学专业无关。这种误解严重妨碍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运用。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也是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指导经济发展的科学指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不仅要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更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落实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最后是认清使命。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明确回答,这就是,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以往人们的印象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仿佛只是中国独有的东西,不具有普遍意义。一些西方主流学者在总结中国的经济经验时,特别强调所谓的“初始条件”“特殊条件”,把中国的成功当作例外。然而,特殊性和普遍性是不可分割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特殊到一般的一次新的认识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同时为当今世界试图摆脱贫困、实现国家发展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选择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