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开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3)

聚焦丨开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3)

核心提示:在新的时代,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性、地位和使命的认识更加明确更加清醒,自觉性和自信心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在经历着新的觉醒。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观点,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学术界围绕这些内容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有价值的见解,现举几例加以说明。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制度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计划与市场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或结合。前者属于资源配置方式或经济运行机制的问题,后者属于所有制或基本经济制度的问题;前者为表层关系,后者为深层关系。这两个问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整体。必须看到,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既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体现公有制的要求;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实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髓。

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一总目标,要避免政府和市场问题上的机械二分法,认为经济体制只包括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二者非此即彼、此消彼长,存在一个明确的边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把政府的权力交给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完全市场化,这是对市场经济简单片面的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领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此外,各级政府、国有企业、社会组织、法治体系、道德习俗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出发,加强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发挥市场在微观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完善国家的经济治理体系,提高国家的经济治理能力。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联系起来,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既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又注重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努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使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关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深刻矛盾日益显露;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特别是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经历着深刻变革。这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探索更加合理完善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这就是: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主要原则,坚持正确义利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方案,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是中国为人类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