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非:推进全球化 引领全球化(3)

何亚非:推进全球化 引领全球化(3)

(三)

特朗普执政后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不仅事关中美两国根本利益,也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前途。

从历史观点看,中美关系基本面不会改变,它并不取决于谁入主白宫。“钟摆”理论还是常态。选举中候选人会说一些抨击中国的话,一旦入主白宫,未必就是既定政策。美国对华关系和政策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考验,从竞选的偏激和抨击中国,到上任后政策钟摆逐步摆向中间,这几乎已经成了规律。克林顿和小布什两位总统就是很好的例子。

特朗普在竞选中发表过很多针对中国的过激言论,相信他上任后会有一些举动,目前尚难预测,但他作为美国总统不可能完全无视美国利益,我行我素,颠覆中美关系的基石。那么,特朗普上任后有可能做些什么呢?现在只能做些预测,虽然大家都知道预测最难,而且往往猜错。

其一,如果特朗普努力将美国的制造业迁回本土,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倾销和反倾销案件将会增加。传统的双边贸易可能下降。中国将不得不与美国重新谈判双边贸易协定包括即将完成的《双边投资协定》。从积极的角度讲,特朗普希望修复美国基础设施的意愿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

其二,如果特朗普撤回就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所作承诺,巴黎协定将岌岌可危,中国与美国如何在全球治理其他方面加强合作将成为未知数,其他国家对大国合作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信用会产生怀疑。全球治理将进入动荡期。世界对中国继续引领全球治理的期望值将加大,中国的作用将广受关注。

其三,特朗普领导美国,有可能降低意识形态在外交中的分量,务实地发展美国国内经济,维护美国利益,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包括人权等方面的分歧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过多困扰中美双边关系。中美之间政治摩擦有可能通过双方多渠道的积极磋商而得到减缓。

其四,地缘政治上,基于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理念以及增加美国军事力量的决心,美国全球战略收缩与加强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并行进行,而在亚太特别是西太平洋和南海,美国将继续增强军事威慑,以震慑中国。美国将继续增加和其亚洲军事同盟的关系,尽管美国会要求同盟国承担更多的安全开支。如果这样的话,中国东海和南海的紧张局势不太可能得到缓和。很多专家学者预测特朗普乃一介商人,因此不会有太多地缘政治的考虑。但实际情况正如老话所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美国的全球战略基本面应该不会改变。

那么,中国能做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应当深入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和核心利益,共同确定两国关系的发展框架。

其次,中国应当鼓励美国继续扮演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角色,并积极参与联合国、G20、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活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以造福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再次,在推进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要更积极地领导讨论和谈判,来制定新的治理规则或修改现有一些规则,以更好地维护全球治理体系,同时倡导渐进式的改革,使治理体系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新时代的需要。从杭州G20峰会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需要积极地与包括美国在内的G20成员国和其他国家展开广泛的磋商、讨论与合作,共同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开创国际合作新模式。世界不能重新回到“自扫门前雪”的相互割裂状态,惟有合作共赢才是出路。

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字就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近来,美国方面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态度有一些变化。有美国学者建议特朗普政府不要完全拒绝“一带一路”,而要仔细研究美国在其中可能获得的利益。美国学者提供了两方面标准去判断,一是“一带一路”不能动摇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二是必须有利于美国盟友的经济发展。符合的就接受、支持,否则就反对。这自然反映了美国的霸权心态和高高在上看问题的良好感觉,但起码说明它不得不开始思考中国提出的新思想、新思路了。

总之,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充满跌宕起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波折和起伏。中美建交近40年的历史也是如此。今天我们面对的全球化新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全球治理中,我们需要同其他国家尽可能多地寻找利益共同点,追求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中国不要被美国竞选中的一些言论所“蒙蔽”,我们要冷静观察它以后的政策和实际行动。同时,双方要努力增加互动和对话,塑造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全球化”,以创新全球治理的未来。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优化全球化、引领全球化。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