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是组织下派到农村的“生力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源头活水”,肩负着“访民情、施政策、促增收、强班子、定制度”的重任。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不仅有利于锻炼培养干部,而且对密切干群关系、帮助基层抓党建促脱贫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创新基层治理体系、加快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但现实中,有些地方的第一书记擅长玩“躲猫猫”,表面上“以村为家”,实际上没有和原单位脱钩,成了“走读干部”;有的第一书记把自己定位成“传声筒”、“中转站”,对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只是开个会传达下去就认为完事了,缺少抓落实的韧劲和力度,不能盯紧靠牢、一抓到底;有的第一书记对重点工作用心用力不够,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成“耳旁风”,要么“装聋作哑”,要么当“甩手掌柜”。无形中与群众之间形成了“隔离墙”,寒了民心,冷却了干群关系。
擦亮“金字招牌”,第一书记要定好位。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为基层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让群众真正富起来,让支部真正强起来,是第一书记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一书记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基层,工作环境变了,工作对象也变了。到基层后,要放下架子、入乡随俗,注意工作方式和方法,拉“农民呱”,讲“知心话”,热情和蔼,平易近人。要把调研功夫下足,把村情摸透,多走访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多询问班子运行、村情民意,多与群众拉家常,多听群众诉苦声,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努力学习掌握做群众工作、处理基层事务的经验办法,确保第一书记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擦亮“金字招牌”,第一书记要善结合。知之不难,行之不易。第一书记要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础上,多学惠及农村发展的政策,多掌握群众用得到的各类知识。要善于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勤入户“接地气”,挨家挨户摸情况,问班子运行、问村情民意、问发展路子、问群众疾苦、问矛盾纠纷,吃透村情民意,有针对性对贫困户建档立卡。要号准致贫的“脉搏”,开出除贫的“药方”,确保“药到病除”。要站在村党组织的立场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好帮扶规划,挖掘发展潜力,选准致富路子。要在选好书记、配强村级班子、建好党员队伍、理顺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协助党委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能力。
擦亮“金字招牌”,第一书记要讲规矩。第一书记言行举止都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要在思想上“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在行动上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要自觉遵守驻村要求,时间上靠得住,工作上不准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不搞“花架子”,处理矛盾问题上敢担当,带领群众致富上有作为。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群众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廉政纪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违背党纪国法的事情,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管好自己的嘴和腿,不为自己或他人谋私利,不给群众添麻烦,不给政府添负担,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元旦贺词中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第一书记只有铺下身子、鼓足干劲、真抓实干,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炼和实际工作的历练,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赢得群众的广泛赞誉,才能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作者单位:山东梁山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