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4)

刘延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4)

第三,强化改革攻坚,提高创新效率,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啃了不少硬骨头,科技体制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但是我国创新体系中仍存在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机制仍不健全,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发挥不够,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效益还不高,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度还远远不够,科技成果转化也存在渠道不畅等问题。必须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围绕解决科技经济紧密结合这一主攻方向,坚持不懈推动改革。

一要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环境。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有不同的定位、特色与优势,不能缺位、越位和错位。基础研究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十年磨一剑”。技术创新要瞄准核心技术瓶颈攻关,成果转化要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各安其位,各司其职,通过市场建立联动机制。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决策,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应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系统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三位一体创新水平,推动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增强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中的骨干引领作用。要在选人用人、科研立项、成果处置、编制管理、职称评审、薪酬分配、设备采购等方面,给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的自主权,为科研成果涌现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二要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的“最后一公里”。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出台《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办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已经完成,但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单位还存在等待观望的情绪,成果转化政策仍存在不配套的问题。科技成果大多属于无形资产,不同于一般的有形资产,不转化就谈不上收益,错过了最好时机,收益将大打折扣,甚至归零。各部门、各地方要加强协调,从推动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健全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完善税收政策等多个方面入手,打出“组合拳”,为充分释放创新效益铺路架桥。

三要适应创新从小众向大众转变,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推动“双创”中的关键作用。要促进“双创”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推动“双创”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创新平台。要吸引大院大所、创业导师入驻众创空间,把精英和草根、线上与线下的创新活动融合起来,把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微行为”,汇聚成创新发展的“众力量”。

四要深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目前,推进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构建了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按照新五大类布局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要继续抓好各项任务落地,深入研究科技计划体系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搞组装式的“大拼盘”。我国科技投入近年来持续增长,但是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使用效率不高三个问题。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政府投入要聚焦基础前沿和重大项目设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作用,大力发展投贷联动、完善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投资有机结合,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