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的三大突破与理论意蕴

全面从严治党的三大突破与理论意蕴

摘要: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列宁将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视为共产党领导革命运动的必要条件——“党只有在它自己是纪律性和组织性的体现者的时候,才能完成这些任务。” 换言之,共产党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团体和社团组织,而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使命型政党,必须始终以最高的标准推进组织发展和政党建设。

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列宁将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视为共产党领导革命运动的必要条件——“党只有在它自己是纪律性和组织性的体现者的时候,才能完成这些任务。” 换言之,共产党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团体和社团组织,而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使命型政党,必须始终以最高的标准推进组织发展和政党建设。

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政治决心和勇气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从党建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全面从严治党成功实现了三大重要突破:从运动式整风回归到常态化治理;从政治纪律延伸到政治规矩;从“关键少数”拓展到“最大多数”。

其一,全面从严治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从运动式整风向常态化治理的重大突破。运动式整风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取得一定效果,但无法彻底根治党内的不良之风,反而助长“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的敷衍之风,难以形成治党管党的长效机制。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实质是新形势下执政党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不仅是“五位一体”党建总布局的体系建构,更为重要的是使从严治党成为一种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的政党行为。全面从严治党既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一阵风”,其创新之处在于主动探索在新形势下“党要管党”的体制机制,使从严治党内化于党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每一个时刻。

其二,从成文的政治纪律延伸到不成文的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的两个重要概念。政治纪律通常是指党内已经明文规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而政治规矩则是一些尚未成文或明确写入党的章程条例、却依然具有自我约束性的纪律要求。在长期实践中,党在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中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相沿成习的经验做法和纪律要求,如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不搞团团伙伙、讲原则不讲关系等。虽然这些未成文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没有成为白纸黑字的规定,却已深深内化于党的制度文化之中,亦是管党治党的宝贵资源。全面从严治党强调政治规矩,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些政治资源的继承和发扬。

其三,从“关键少数”拓展到 “最大多数”。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不仅体现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更加表现在其对党员群体的全覆盖和全动员——不仅包括在职的中高级领导干部,也涵盖了所有离退休的老干部、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涵盖了“关键少数”和“最大多数”。2016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表明从严治党由高层向基层的有序推进,由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的方式转换,由“关键少数”向“最大多数”的范畴延伸。这一转向旨在使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基层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是党联系民众的桥梁与纽带。一旦出现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作风不良等问题,直接损害党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层层下传,拓展延伸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普通党员,避免“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真正打通党建工作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因此,由“关键少数”拓展到全体党员的战略举措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