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龙麟:鸡年说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灵禽”(2)

摘要:中国的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并且鸡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其驯化时间大概有8000年之久。那么,我们对伴随了人类千年之久的鸡,又有多少了解呢?本报告借鸡年春节来临之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鸡的传说开题,为我们详尽讲述了鸡在中国古人心中的地位、价值及意义。又从中国古人赋予鸡“文、武、勇、信、义”这五种性格中引出了中国古代属鸡名人的性格特征和诸多历史典故。本报告举例丰富、语言生动、结构紧凑,欢迎广大网友走进报告,一睹古人心中“灵禽”——鸡的风采。

透过文学中的鸡,古人写鸡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第一,借鸡表达行路人的羁旅之愁。羁旅行役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在大量的羁旅行役诗歌中,鸡时时可见。比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其中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诗句,表达的就是旅途中寒冷的早行景色,同时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思乡之意。再比如,苏轼的《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词里说:“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再比如,曹组的诗中也写了鸡,“落月苍苍关河晓。一声鸡唱,马嘶人起,又上长安道。”李纲的诗句中“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这些和鸡相关的传统诗句都表达了行路之人的孤独和寂寞。

第二,借鸡鸣感慨美梦飘忽。梦是人的生理活动,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梦是补偿的机制。我们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都可以通过梦得到满足。所以,古人在诗歌中经常先讲梦境的美好,最后借鸡的叫声来说明,这美好不过是一场美梦,表达惋惜的情怀。比如,宋朝的吕渭老写过一首词《生查子》就是表达美梦短暂的,“摊钱临小窗,扑蝶穿斜径。醉戏晚风前,吹乱连枝影。别来秋夜长,梦到金屏近。肠断一声鸡,残月悬朝镜。”

第三,在中国传统诗歌中,鸡也是自然景物的一部分。尤其在农村,处处能够看到鸡,鸡具有农家物品属性。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个宁静而优美,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农村景象被诗人写得活灵活现。这是把鸡作为自然景物写进诗歌中的例子。

第四,斗鸡。斗鸡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的游戏,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三国的曹植,南北朝的刘孝威,唐代的韩愈、孟郊、杜甫都写过和斗鸡相关的诗。宋代的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斗鸡,描写的都是玩世不恭、游手好闲、年少轻狂之人的生活方式。李曾伯的《满江红·丁未初度自赋》中有“走马斗鸡年少趣,椎牛酾酒军中乐”的诗句,讲就是斗鸡。

在传统中国古代诗歌中,由于鸡的频繁出现,也衍生了很多和鸡相关的典故。

下面跟大家讲一讲和鸡相关的典故。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