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龙麟:鸡年说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灵禽”(3)

摘要:中国的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并且鸡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其驯化时间大概有8000年之久。那么,我们对伴随了人类千年之久的鸡,又有多少了解呢?本报告借鸡年春节来临之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鸡的传说开题,为我们详尽讲述了鸡在中国古人心中的地位、价值及意义。又从中国古人赋予鸡“文、武、勇、信、义”这五种性格中引出了中国古代属鸡名人的性格特征和诸多历史典故。本报告举例丰富、语言生动、结构紧凑,欢迎广大网友走进报告,一睹古人心中“灵禽”——鸡的风采。

第一个典故——闻鸡起舞。闻鸡起舞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祖逖当年和刘琨在一起,半夜听到鸡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于是两个人马上披衣习武。从此闻鸡起舞就被用来形容心有大志,刻苦学习的成语了。

第二个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相传淮南王刘安修仙得道了,在他得道之后,还有多余的药就丢在院子里了,最后院子里的鸡、狗把这些药吃了,鸡和狗也纷纷当了神仙。

宋代的吕渭老写的《水调歌头》中也有类似的语句,“我厌嚣寺浊味,几欲凌云羽化,鸡犬不留残。俗事丹砂冷,且抱一枝安。”吕渭老的《水调歌头》想要说明什么?他是想说,我最反感的是寺庙中尘世浑浊的味道,我几次都想飞到天上去做神仙,像鸡和狗一样啄食神仙的药物,不留下一点残羹冷。宋代汪莘写过,“想瀛洲鸡犬,蓬莱猿鹤,应怅望,门前路。”诗人的意思是讲,仙洲上的鸡犬,蓬莱的猿鹤都升仙了,所以自己应该怅惘门前路。

第三个典故——鸡虫得失。这个典故最先出自唐代杜甫的《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这首诗想表达的意思是比喻不要在意无关紧要的细微得失。

除了鸡虫得失以外,还有第四个典故——黄鸡白发。白居易的《醉歌示妓人商玲珑》,“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诗人要表达的是每个人都在黄鸡的叫唱中,一天天的变老了。因此诗人慨叹时光流逝,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

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写道,“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同样是劝诫人们珍惜时间,年华易老。

以上我们讲了鸡在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中的多种表达含义和关于鸡的典故。这些都说明了,鸡在传统文化中已经被凝练成丰富的文化意象了,对今天我们研究古代的鸡文化有很深远的影响。

二、 生肖鸡的历史名人及其性格特点

前面我们讲了鸡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价值与意义。下面我们再聊一聊中国古代属鸡的著名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中国古代属鸡的名人有很多,比如,有智慧极高的哲学家、有政治手腕精进的政治家、有足智多谋的谋士、有颜值很高的俊俏之人,还有商业头脑精明的商人。

在这里我举一些例子。比如,有极高政治智慧的哲学家墨子、孟子属鸡,还有历史学家司马迁也属鸡。其中墨子、孟子是先秦时期的大思想家。墨子强调“兼爱”、“非攻”、“大同”,他认为人人都应该劳动,丰衣足食要靠每个人,人都是平等的。墨子还反对战争,小国大国之间之所以发生兼并战争,靠的是以强凌弱。在那个时代,墨子强调“非攻”代表着他有很深政治智慧和远见。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