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重塑:军事强国绕不过的坎(2)

体系重塑:军事强国绕不过的坎(2)

顺应使命任务变化——

积极推进去重型化,力求作战单位灵敏高效

体系决定结构和功能,功能又源自使命需求。不一样的安全需求,军队的力量体系也必然有所不同。近年来,战争威胁呈现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特别是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武装叛乱、应急处突等低烈度军事任务成为军队行动的新常态,对作战力量的机动灵活性要求提升,对军事规模需求相对减弱。实践表明,在局部战争、低烈度冲突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队在保持较强战斗力的同时,具备易于部署、编组灵活、反应迅速等则更显优长。

美俄等军队通行的做法是适度削减陆军兵力,增大海、空军兵力比重,重点加强技术性强和突击力强的力量,提高部队可部署性。比如,俄陆军比例下降到38.7%,而海军逐步提高到16.8%,空军增至24.8%。美俄等还几乎不约而同地压缩陆军重装部队,推进基本作战单位“师”改“旅”,重点建设中型、轻型旅。通过“新面貌改革”,俄军也将师团结构改编为旅营结构,区分为重、中、轻三类模块旅,机动能力大幅提升。作战旅在编率由80%提升至100%,平战转换时间由74小时压缩到1小时,具有连续6昼夜的独立作战能力,约4000人的旅有望达到上万人师的战斗力。乌克兰危机中,俄军72小时内向克里米亚投送约2个旅兵力。

顺应作战方式变化——

延伸联合作战层次,推进作战单元模块化

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从近期外军战争实践看,联合在战略、战役、战术的层次界限越来越淡化,战略级的战争目的,往往通过战役级的指挥,以战术级的行动来实现。为此,与基本作战单位小型化、轻型化相一致,美俄等军事强国纷纷推进部队模块化建设,充实完善营级基本战术单元,提高统筹信息、机动、火力的能力。与传统部队相比,模块化部队具备“自适应”“自协同”的功能,平时共同编组、共同训练,战时根据作战任务,随机灵活组合,即编即用,具有鲜明的兼容性、灵活性与合成化、多能化等特点,从而使联合作战在战术层面得以实现。

美德等国高度重视战术层次的联合。美军强调必须在战争等级的背景下理解战术,为保证各军种联合作战行动与战术行动相一致,不仅制定了相关战术、技术与程序,还提出了“联合战斗”概念,设想在连、甚至在排一级组建小型的联合混编部队。2011年5月“海神之矛”行动,美军动用了多架卫星、雷达和无人机,海军、空军、特战等多个军种密切配合,军种在战术层次的联合之深可见一斑。德军走得更为前卫,干脆取消军种,于2004年启动了国防力量跨军种混合编组和体系重塑,通过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稳定部队”和“支援部队”牵引军种融合,以模块化标准化建设,推进作战联合向战术层次延伸,提升任务分队整体作战效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