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
回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下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注定以打基础、谋长远的体制机制性改革为最终指向。
制度更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稳定性。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对制度的调整或创新,最终都要以制度形式固定延续下来。特别是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制度改革,对整体制度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基础支撑作用。一年来,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衔接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论及改革的高频词,全面深化改革写下重大制度创新的亮丽篇章。
“从历史长过程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分析发人深省。
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到了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重头戏位置。
仅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不同场合5次提及这项改革,并用“对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重要检验”来形容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内外舆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号。路透社评论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使市场力量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年多来,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明确“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工作,直指多年经济发展沉疴。
面对不断暴露的积存已久、盘根错节的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任务,但病根在体制机制上,必须注重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中央集中部署有关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发挥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牵引作用,进一步解放各种体制机制束缚,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一直是观察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晴雨表。
2016年8月,中央深改组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目标直指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不适应的难题,被认为是继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之后数十年来的再一次重大制度改革创新。
比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涉及面更广、影响力更大的产权制度改革也在这一年正式推开。
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公布。“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句流传千年的话被写进中央文件。改革一经推出,各界反响强烈,认为这项改革“从顶层设计强化了产权保护的法治化路径”,产权保护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吃了“定心丸”。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的每一步,无不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也成为衡量重大制度改革的一把标尺。
过去一年里,民主法制领域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出台了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实施意见、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等重大改革举措。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政治体制改革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整合监察力量,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面覆盖的国家监察体系,并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提上重要日程。
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开展有关试点的方案,并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对这项重大改革作出顶层设计。经过近一年反复论证、稳慎研究,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为实施这项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向着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迈出了重要步伐。
深化群团改革被认为是政治领域又一项旨在固本谋远的重要改革。
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对群团改革作出重大部署。针对近年来群团组织出现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党中央下决心加大群团改革力度,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一年多来,党中央把工青妇科侨等领域的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中、群团改革的大框架下进行总体设计,多次专题研究,深刻阐明这些改革的基本遵循、主要任务、实践路径和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全国总工会、上海市、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部署开展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侨联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央群团机关改革、地方群团改革。
2016年,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立行立改,体现出制度创新的鲜明特点。
围绕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率先展开,相继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把军委机关由4个总部改为1厅、6部、3个委员会、5个直属机构共15个职能部门,把7大军区调整划设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大战区。扎实推进军队规模和力量编成改革,以结构功能优化牵引规模调整。通过改革,突破了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建立了军委总管、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实现了军队组织架构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全面从严治党,根本要依靠制度管党治党,要通过不断创新探索增强制度效力。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是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安排,更是针对当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之策的重大制度创新。
过去一年里,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各项改革举措全面推进,在上海先行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在北京、广东、重庆、新疆开展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的行为试点;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使党内问责有了制度规范;印发《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通过制度设计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审议通过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以上率下,对全党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待遇作出示范……
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出台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激活各类资本一池春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开展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
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关系全局特别是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抓在手中,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一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改革就要对权力和利益进行调整。要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力和利益问题,服从改革大局。要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不能只算地方账、部门账、眼前账,更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习近平
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调整。
如果说,改革初期的“帕累托改进”能使一个群体在获益的同时不损害其他群体利益,那么到了“深水区”的改革更多的是“卡尔多改进”,改革中的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两难”情况越来越多,很难做到皆大欢喜。
面对利益固化的“坚冰”,改革如何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斩钉截铁。
改革要算大账、算总账,就必须破字当头,有破有立。破的是一亩三分地的藩篱,动的是局部利益的奶酪,立的是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破的是只顾当下的藩篱,动的是眼前利益,立的是谋长远、可持续的发展观。
俗话说,撼山易、治水难。上游污染,到下游才能体现;岸上污染,到水中才能体现;左岸污染,右岸也能体现。在以往“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分割管理体制下,河流治污是个老大难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对地方探索创新经验的总结,中央深改组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河长制由此迈出关键一步,既一段一长,分段负责,又以全局观念统领,从全流域出发,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推进河湖保护和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衢州,钱塘源头,浙江的生态屏障。
2016年底,衢州5个县市区主要领导集中到任,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认河、巡河,签订河长履职承诺书,立下军令状,挑起河长担子。在他们心中,“五水共治确保一江清水送下游”已经成了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
为破解一些地方只顾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和群众利益等问题,中央深改组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确保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环保监察不再是“稻草人”。
“‘垂改’是‘底盘性’的改革,动体制、动机构、动人员。”环保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垂直管理目的就是要全面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执法的干预,实现对地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数字出官,官出数据”的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
“政绩不够,数字来凑”曾是个别地方官员从政的“秘诀”。统计造假不仅会贻误对经济困局对症下药的时机和策略,更有可能演化为破坏党风政风、损害政府公信力的腐败推手。
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根本出路在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中央深改组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要求遵循统计工作规律,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健全政绩考核机制,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健全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强化监督问责,依纪依法惩处弄虚作假。
改革有破有立,责任有依有据,权力有收有放。
中央深改组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两项重要改革举措: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要求,围绕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境外投资以及企业领导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到应审尽审、有审必严,健全完善相关审计制度,让制度管企业、管干部、管资本;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提出,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依法依规建立和完善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回报、维护国有资本安全。
一年来,中央深改组出台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推进政事分开;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从源头上防止排除和限制市场竞争;推进盐业体制改革,告别了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盐业国家垄断;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完善重点支出保障机制;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把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上来……
“只要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只要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就坚决地破、坚决地改。”习近平总书记说。
一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系统思想,推动各项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形成合力,改革政策整体效应逐步显现
“下一步,改革纵深推进、系统集成的特点比较突出,对抓好统筹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把握好改革进程和节奏,掌控好改革风险,加强改革协同联动。”
——习近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