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宣传方式方法的探索创新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积极探索宣传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用以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教育引导农民参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历史上看,中共早期对农民宣传的媒介主要是报纸、杂志、画报、传单等纸质媒介。在大革命时期,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创办了《中国农民》《犁头》等大批农运刊物,但这些刊物基本上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毛泽东还亲自主编《农民问题丛刊》,对推动农民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共产党人陈翰笙、薛暮桥等主办《中国农村》杂志,刊登大量调查报告及论文,批评农村改良主义,指导抗日救亡运动,在当时影响极大。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传媒发展迅猛,报刊数量不断增长。1950年,农业期刊有55种。1954年,面向农民的报纸达23家。1980年,《中国农民报》创刊,1985年更名为《农民日报》,邓小平亲笔题写刊名。除此之外,《人民日报》及各种党报、党刊等,均开辟有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专栏。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与网络等传媒在农村历经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广泛普及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开始建立广播收音网,到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本普及有线广播。尤其是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农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迅速普及,成为宣传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工具。
我们党对农村宣传工作方式方法的探索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样化。仅在《毛泽东选集》中就提到十几种,如标语、图画、歌谣、壁报、讲演、群众大会、谈话、传单、布告、宣言、报纸、书册、戏剧、电影、募捐活动等。在农村地区,墙体就是宣传的重要载体,各种标语、口号、墙报等成为一道特殊景观,至于广播电视及网络信息发展起来之后方式方法就更加多样了。二是通俗化。由于农民识字不多,文化水平有限,故通常选择一些身边的人和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再加上一些活泼有趣的故事等,用以增强宣传效果。三是实践性。举办读书、座谈、演说、游行、文艺表演和观看影视片活动,参观烈士陵园、纪念馆和博物馆,到工矿企业和建设工地劳动参观,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互动,让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等,通过富有实践性、创新性的活动来实现宣传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需要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加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农村宣传史研究”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