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受“温柔的艺术”中品味经典

在感受“温柔的艺术”中品味经典

书信被看作一对一叙事传情的“温柔的艺术”,收录马克思恩格斯280封书信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是一座富含史料价值的“思想的宝库”

收录马克思恩格斯1842年至1895年间280封书信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简称《文集》书信卷),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生长的矿脉”。在这“温柔的艺术”里,弥散着“激活思想的马刺”,它们似流淌乐章中跃动的音符,有血有肉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应答的特定问题和面向的具体人物与事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领会、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的独特语境,对理论研究工作的时代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在理论研究工作的价值取向上,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具有理论使命的自觉性、紧迫性和责任感。现存最早的写给马克思的通信中,恩格斯就提到,随着社会进步,德国一些地区的人民急需先进理论的指导。他意识到为了改变当时人们的“半睡半醒状态”,使大多数人摆脱“盲目地摸索”和零散的个人暴力,当务之急是应该写几本书,阐发出超越旧世界观和历史的原则,“向许许多多非常愿意干但只靠自己干又干不好的一知半解的人提供必要的依据”“指明道路”,并且把他们团结起来 “作为具有自己整体能力的人们通过共产主义来反对”旧的社会制度。他们认为,如果不能给工人提供最好的东西,就等同于犯罪。

在理论应用工作的指导原则上,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历史性、具体性和现实性。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它在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给我们提供发现新世界的思维原则、察识视野和实践路径,引导我们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用历史性、过程性视界和变化性、发展性观点来考察、对待现实世界,尊重社会运动的规律性和客观有效性,从现实生活条件出发,研判它们的变化方式和方向,注重把握趋势,能动地面对时代提出的实践任务,具体化地应用理论分析特殊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在理论武装工作的方式方法上,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注重文本的通俗性、简明性和鲜活性。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自身长期的实践认识到,必须用最易懂的语言,将最难懂的理论讲得让人一听就明白。《文集》书信卷的第一封信是马克思在《莱茵报》任职期间写给卢格的,信中明确提出了“三少三多”的编辑原则:“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讨论共产主义,更应该做到“符合报纸的本质和读者的教育水平”,少贴标签,多宣传内容。马克思非常钟情理论的鲜活性,曾经自我批判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写作风格,淡化了更易于使作品因充满激情而富有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批判力。在1863年重读恩格斯出版于1845年夏天、“带有作者青年时代的痕迹”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后,马克思写道:“我惋惜地感到,我们渐渐老了。而这本书写得多么清新、热情和富于大胆的预料,没有学术上和科学上的疑虑!连认为明天或后天就会亲眼看到的历史结局的那种幻想,也给了整个作品以热情和乐观的色彩,与此相比,后来的‘灰暗的色调’就显得极不愉快。”

《文集》书信卷生动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艺术整体”蕴含的真理魅力。细细品读,就能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