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6)

摘要:一提到世界上的著名博物馆,大家都会想到: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院和俄国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有人甚至说,它们构成了世界四大博物馆,但他们忽视了一座重要的博物馆,就是中国的故宫博物院。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皇朝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它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于一体,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故宫的伟大不仅在于它的宏伟、雄大,更在于收藏在这座宫殿中的无数珍贵文物。本篇文章为我们讲解了这座伟大博物馆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应该更有博物馆的氛围,给人以亲切感。过去午门中间的门洞是贵宾通道,观众走两边门洞,所以经常有观众提意见。以前安检机设在门洞里面,占据半个门洞的空间,影响观众疏散。改造之后,安检前移,三个门洞全部打开,任何一位观众都可以走任何一个门洞,也更加通畅。现在观众数量大的时候也可以迅速进入,基本上观众从买票到进入约15分钟就可以完成。

长期以来,到访故宫的外国贵宾,可以驾车驶入午门直驱到太和门广场金水桥前。现在观众多了,车辆从开放区域通过,确实没有博物馆的氛围,文物也不安全,对观众也不尊重。故宫博物院便宣布紫禁城的开放区不准任何机动车辆通行,之后包括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在内的贵宾,均能够在观众开放区域之外下车,步行进入故宫,使观众安全得到保障,也使世界文化遗产重新拥有尊严。

三、故宫的文物修缮与保养

故宫古建筑整体修缮保护工程为期18年,目前已经进行了13年,每年都有新的建筑区域修缮完成,并逐步对观众开放。比如慈宁宫、寿康宫、慈宁宫花园所在的西部区域修缮完成后,今年正式对观众全面开放。

今天的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是一项科学的工作,要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不改变文物原状,还要进行传统工艺的传承,所以要格外小心、格外细致。目前修缮工作进入了建筑非常密集的东西路和宁寿宫花园,公众叫做“乾隆花园”,其实是面积不大的一块地方。160米长、48米宽,共分为四进院落,第三、四进院从来没有开放过,这里亭台楼阁假山林立,文物景观比较密集。故宫博物院计划在4年以后,把修缮好的整个乾隆花园向公众开放。修缮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都要公开出版修缮的报告,每一个传统的工艺都要用原材料、原技术进行修复,从墙上摘下的牌匾、楹联等都要准确定位,回归原处。其中最后一进院落的倦勤斋现在已经修缮好了,但是修缮的过程却极具挑战,比如地面是苏州产的金砖,梁架整体是紫檀木的,绣品也是苏州产的夹丝双面绣;100多扇窗户,其中一些窗户、梁架上镶嵌着和田玉。屋内还有一幅通景画,画着开满花的紫藤架。在对它进行修复的时候发现,这幅通景画所用的背纸是用桑树皮制作的一种手工桑皮纸,为了找到相同工艺水平的纸,专家多次到各地寻访,最后在安徽找到制作手工桑皮纸的技艺传承人,经过上百次的试验才研发成功,然后用于这幅通景画的修复中。虽然目前观众还不能进到室内参观,但是其修复技术、工艺很好地保留下来,可以让后人了解和传承,这就是今天修缮工作秉持的原则,为未来而保护今天。

除了要对文物建筑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之外,还要进行日常的保养,并不断提升参观环境。以御花园为例,进入故宫参观的观众80%都要经过御花园,但是御花园的整体环境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在八个方面:一是彩色石子路受损。御花园中遍布精美的彩色石子路,每年一千万观众、几十年的踩踏,这些石子路已经损伤严重。二是大面积的土地裸露。由于观众踩踏,御花园中一些地面长不出草,刮风时卷起尘土,对观众参观和文物保护都很不利。三是参观路径狭窄。以前为了保护古树名木,在御花园中设置了很多栏杆,道路很狭窄,观众密集的时候就难以快速疏散,产生安全风险。四是缺少观众休息的设施。御花园是大多数观众参观的“最后一站”,很多观众希望在这里获得短暂休息,但是御花园没有座椅,观众只能勉强坐在栏杆上,既不安全、也不雅观。五是古典园林景观被现代化了,参观效果和文化感受大打折扣。六是古建筑存在安全隐患。比如高高的堆秀山都是太湖石摞起来的,需要不断修缮、加固,保证安全。七是御花园中的水池经常被误认为是“许愿池”,很多观众受误导向里面扔钱许愿,原有的园林景观深受影响,采取了很多办法也没能彻底改变这个状况。七是御花园中的多家商店售卖汉堡、爆米花、咖啡等食品,但是店内座位有限,观众就只能坐在御花园的石头上、栏杆上、地上吃,很不舒适,也严重影响了古典园林的景观和参观的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